“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同业理财较高峰期压降近九成。”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最新披露的一组数据。
8月22日,2020年“中国财富论坛”在青岛举行。会议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财经》杂志和《财经》智库承办,范一飞现场发表主旨演讲,披露了资管行业最新数据,并展望资管行业未来发展。
范一飞说,我国经济增速在二季度领先于全球实现正增长。资管行业是促进直接融资、提升金融服务的重要着力点。他表示,未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履行职责,针对资管行业转型创新发展加强动态监测评估,持续推动监管标准统一,为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同业理财较高峰期压降近九成
2018年4月,央行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资管新规,推动资管行业回归本源。范一飞说,两年来,资管行业转型规范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行业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资管机构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资管新规框架下,理财新规、证券私募资管新规、保险资管新规和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陆续出台,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已经公开征求意见。资管业务综合统计体系也已基本建立。
截至目前,已有21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经批准设立,17家已经获批开业,实现了洁净起步、轻装上阵。各类资管机构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建设,行业从无序的监管套利转向有序合作竞争,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募集资金余额约80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7.4%。
二是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风险明显收敛。资管行业按照政策要求,整治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资管产品来源于同业的资金规模和比例持续缩减,长期限、净值化产品发行增加,期限错配程度和杠杆率整体下降,通道业务、各类结构复杂产品规模持续收缩,以钱炒钱、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缓释。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同业理财较高峰期压降近九成。
三是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资管业务回归本源。资管产品在逐步压降存量非标资产的同时,通过增加对债券、股票以及金融债和存单的投资,支持了实体经济。截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余额39.6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2.4万亿元。
范一飞总结,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规范资管业务、治乱象防风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近年来刚性兑付、多层嵌套、资金池运作和非标投资等资管乱象,不仅使得资管机构异化为信用中介,资管行业偏离了直接融资本源,而且放大了宏观杠杆,扰乱了金融秩序。如果没有当时的及时处理,在疫情冲击下防范金融风险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
实践中仍有部分机构“无证驾驶”
回顾了资管行业规范两年来的变化后,范一飞阐述了接下来的监管政策思路。
一是坚守防范化解风险的初心,持之以恒推进整改转型。
规范资管行业、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一役。7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决定优化调整过渡期安排,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这次过渡期延长,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做出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金融机构是资管业务转型升级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部署,在新的过渡期政策下,立足自身实际,主动完善整改计划,尽早完成整改任务,巩固防风险成果。
同时,资管行业要继续坚持回归本源,强化风险意识,有序落实破刚兑、去通道、限嵌套等监管要求,加快新产品拓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二是推进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管有效性。
资管新规明确了资管业务是持牌业务,无牌照不得经营,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机构“无证驾驶”。
以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为例,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000家财富管理公司,主营业务是代销基金等金融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无牌销售保险、公募基金及设立资金池等问题,给金融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对此,一方面要以对业务的实质性监管为核心,坚持审慎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财富管理公司从事相应销售业务必须向金融管理部门申请牌照。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出发点,加强行为监管,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完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公平竞争。
范一飞强调,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资管行业增加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配置,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适当拉长考核周期。
要加快推进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大养老型资管产品创新,培育和发展长期资金,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同时,落实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措施,通过竞争促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繁荣,推动形成以国内资金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资金循环双促进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