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2日的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发表以“提升制度环境推动更高层次金融开放” 为主题的演讲。
今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造成了世界经济的衰退,主要经济体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管涛认为,当经济逐渐复苏之后,中国可能会重新面临资本回流、升值的压力。对于“中国如何应对热钱流入?”管涛认为这不仅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外国投资者对我国投资环境的关注。自2015年下半年金融市场开放以来,外国投资者非常关注中国政府将对外来投资的政策立场。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管涛指出,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搞了自由贸易港,特殊经济区有一个很重要的改革目标,就是要对接国际上的高标准。一项一项再开放的话,金融的完全开放还有很大的距离。应该考虑开放制度具有更多的可预期性,不能反复变化。
管涛认为,即便现在还不能走到负面清单管理,我们也应该不断适应资金大进大出带来的挑战,开放制度的制定应考虑具备可预期性,不要变来变去。这就意味着尽量很多政策提高立法层次。至少要尽量地往目标靠近,而不能够出现政策的反复。坚持渐进式的开放,哪怕慢一点,但是放了尽量不要再收回来。每一次的政策反复,对政府的信誉度是一次伤害。
管涛认为,过去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习惯了采用行政手段。所谓行政手段,行政审批,数量控制。管涛认为将来应更多地要采用一些基于市场的价格的手段来拟周期调节跨境资本市场,也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在放与管之间,最好有一个护城河,不要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不可交易,对于投资者来讲是最大的风险。
管涛指出,不希望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会影响投资的便利性。相对而言,退而求其次,如果有必要要管理的话,可能市场更加欢迎基于有些价格手段,可以用成本来反映交易的便捷性。
管涛认为应逐渐地把过去那些行政管理手段,用宏观审慎的手段替代下来。包括平时对一些个体的监管,从那些合规性监管走向审慎性监管。更多关注个体的风险,同时审慎性监管不是说由监管部门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根据监管的目标和政策,自己在业务流程中,日常操作中把监管的要求贯彻下去。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