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泉州巨变。
第一眼看泉州,总是会被“泉州速度”所震撼。相信这样一串数字也会给您类似的感受:1949年,1.33亿元;2018年,8468亿元。这是相隔70年,泉州GDP的变化。1949年,泉州人均GDP仅61元,到2018年,这一数字飙升至97614元,70年增长370倍。可以说,70年来泉州脱胎换骨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泉州的“底子”还比较薄弱,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基本没有工业。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泉州依然基础设施落后、城镇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但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商贸兴盛的历史、东西交融的文化根植于泉州人的血液之中,泉州人也攒着一股子拼劲、闯劲。
改革开放后,泉州人抢抓机遇,甩开膀子、破除禁锢。泉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村村点火”“前店后厂”,从一双鞋、一颗糖、一片纸开始,迈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步。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泉州民营经济的起步阶段,政府就能时刻以人民为中心,“该管的管、该放的放”,相关部门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旗帜鲜明地放手扶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正是得益于这样良好的营商环境,泉州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探索出一条以“晋江经验”“泉州模式”为代表的发展道路,涌现出了恒安、安踏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泉州速度”由此而来。1992年,泉州GDP突破百亿元,2002年突破千亿元。2010年以后,泉州更以一年一个千亿元的速度向前迈进。2011年,泉州GDP站稳4000亿元关口,2013年达5000亿元,2015年超过6000亿元,2017年超过7000亿元,2018年超过8000亿元。
进入新时代,泉州转变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谋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一马当先。他们想,GDP上来了,但在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上还要发力,在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还要发力,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上还要发力。
思想上认清了,行动就有力了。
如今,靠实业起家的泉州,正在大力挖掘传统产业新价值,发展新制造、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1234”现代产业体系。泉州更以“晋江经验”为未来前行的航标,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勇敢改,力争再创“晋江经验”新辉煌。
以“生态+城市”的理念,泉州正外塑形象,内炼品质,加快提升综合承载力和宜居度,实现城产人融合发展。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生态文明试验,推进节约循环发展,泉州正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泉州人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头顶一片蓝天。
围绕交通、住房、医疗、环境、基础设施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泉州正逐步把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的烦心事一件一件解决好,让人民的生活随着经济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如今的泉州,正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篇章,全力打造质量泉州。(经济日报 记者陈果静)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