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振明在陵园进行讲解。 本报记者 钱文波 摄
在烽烟四起的年代,他拿起枪杆上阵,历尽炮火洗礼;
在和平建设的年代,他放下战功荣耀,听从内心召唤,来到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为景仰一生的榜样——杨靖宇将军守陵。
一干,就是60余年。风雨无阻,从未停歇。
这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坚守,是一往无前的初心,是无怨无悔的决定,更是朴实忠诚的执着。
他,就是革命战争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杨靖宇烈士陵园)首任所长徐振明。
这位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兵,不仅用激情与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卓越贡献,更是在退伍后的几十载岁月里,矢志不渝地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杨靖宇烈士陵园,竭尽一生点燃信念的火种,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不忘初心 最初信念终坚守
“我最喜欢这身军装!”这位九旬老人,坐着轮椅、穿着军装、眼含热泪,硬是分三四次,把简短的一句话说了出来。
徐振明已经不能流畅地表达,他颤抖着抚摸手中的奖章,眼里闪着光芒。他看向的,正是前方电视柜上摆放的全家人在靖宇陵园前拍下的全家福。老人的大女婿王福太已经退休,现在专门照顾徐振明的生活,“我爸每天就愿意坐在这个位置,前面有照片,电视里放着军旅题材的电视剧,虽然他现在不怎么说话了,但是放着电视、看着照片他就高兴。”
部队和陵园,是徐振明全部的生活。
1942年,徐振明光荣入伍。新兵培训时,教导员多次跟他们讲述两年前牺牲在林海雪原的共产党员、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将军的抗日故事。年少的徐振明心中埋下信念的火种——他暗下决心:要像杨靖宇将军一样抗击敌寇,为祖国的独立解放挥洒青春,完成革命先烈未竟事业。
从那时起,杨靖宇成为徐振明的“精神偶像”。战场上,徐振明勇敢作战、奋勇杀敌,每当遇到危险和困难,他就想起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激励自己更加无畏地继续前行。
1958年,对徐振明来说是个不同寻常、难以忘怀的年份,这一年,他转业到了地方。当时,徐振明面临3个职业选项:一个是招待所所长,一个是福利院院长,还有一个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
“当时地方很缺干部,转业时选择也多,但我受了一辈子革命教育,十分崇敬杨将军和东北抗联,想和将军离得更近一点,心甘情愿为将军守陵。”徐振明曾经说过,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决定。“全国那么多人崇敬杨靖宇将军,只有我有机会为他守陵。我不仅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们为杨将军守陵。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没有丝毫犹豫,徐振明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陵。最初的信念,悄无声息地融进时光烙印中,融入生命脉动里,变为恒久的追求。
恪尽职守 满眼苍翠焕新颜
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苍松翠柏间,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陵园巍然矗立山冈。
1958年,徐振明来到陵园。为了让长眠于此的英烈安息,他踏查山前山后,规划设计绿化方案,带着陵园职工一起挥锹抡镐、栽植松柏、种花种草。
夏日繁花盛开,冬季满眼苍翠,徐振明最初的愿望早已实现。如今的陵园,树木葱郁,庄重肃穆。一棵棵高大松柏,像一个个挺立的哨兵,守卫着这片英雄长眠的土地。
“你问父亲种了多少棵树,这可真数不清了,但是肯定得有上万棵。”说起种树,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一点也不陌生。“小时候,我跟在父亲身后,他扛着锹,我跟着跑,就在山上不停地种树。那可真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种啊。他漫山遍野地种树,对每一棵树都有着深厚感情。”看着一棵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徐振明很是欣慰。当年掩护将军行踪、一次次化险为夷的,不正是那莽莽林海嘛,如今则是陪伴将军安心长眠的温馨归处。
从荒山秃岗到满岭翠绿,这里的每一棵树木,都见证着徐振明的执着与坚守。
徐振明爱陵、护陵是出了名的。遇到刮风下雨,即使深更半夜他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有无漏雨,看看树木是否折损。
徐振明更容不得别人对杨将军和陵园有一丝不敬。有一次,一位参观者略带不屑地说:“这个陵园有什么可守的?”徐振明一听就急了:“要是没有这些英雄,你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人听后,红着脸不停地道歉。
“我和徐老认识50多年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听他说过一句抱怨的话,谁有啥事需要他帮忙,他也一定不推托。陵园有啥事他肯定第一个冲在前面。他心里只有陵园,只有付出。”85岁的张文臣是通化市民政局退休干部,说起徐振明,他用8个字来形容——“事有所求,务有所帮”。这是徐振明平凡生活的点滴,更是平凡背后的伟大。
根植陵园 守护精神高地
靖宇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是游客来通化必看的景点,也是通化人教育后代必去的地方。
几十年来,这里来过国家领导人,来过外国友人,来过杨靖宇将军的战友和亲人,来过拜谒将军的群众。徐振明不光是陵园的负责人,还是抗战历史的讲解员,他亲历抗日战争,身上有敌人留下的多处伤疤。他的讲解,让参观者铭记日军侵华的屈辱历史,在人们心中刻下英烈抗击倭寇的不屈精神。
为了使这一块肃穆之地承载更多英雄的记忆,徐振明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坐上牛车,或者徒步深入深山密林,寻找当年杨靖宇的珍贵遗物,踏访抗联旧址,收集抗战故事。
“我父亲那些年坐牛车、坐爬犁,翻山越岭,去了很多地方,采访当地老百姓,收集杨靖宇将军的抗战故事,寻找当年的抗战遗物。记得有一次,他找到几把当年打仗时用的手枪,带回来时别提多高兴了。”在徐永军的记忆中,父亲不是在陵园忙着,就是在忙着为陵园做事情的路上。
“那时候,家里根本看不到他的人影。起初,我不理解,也跟他生闷气。但是看着他种树、扫地、修房子,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还干劲十足,他说这就是他的使命、他的任务,要为将军守好陵。慢慢地,我也被他这股子韧劲一点点感染,逐渐理解他了。”说起“不着家”的老伴,徐振明妻子龚凤兰的话语中,以往的埋怨已经化作几分自豪。
“我们有4个孩子,最大的和最小的差7岁,那时可真是顾上大的顾不上小的。他天天在外边忙陵园的事儿,家里的事儿都是我担着。”龚凤兰回忆起当年自己“支撑一个家”的日子。“有一次,家里4个孩子全都出疹子了,他在陵园忙离不开,我就在邻居的帮助下,送两个病得重一点的孩子去住院,留两个病得轻一点的孩子在家,来回跑照顾孩子。我得把家里操持好,不能拖了他的后腿。”
因为有个“不拖后腿”的妻子,徐振明在工作中可以“大展拳脚”。他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陵园,守护着将军的英灵,也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杨靖宇将军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鼓舞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在抗日战场与敌人拼杀。能为抗日英雄守陵,我感到无上光荣。”5年前,记者有幸在杨靖宇烈士陵园采访徐振明老人时,他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我必须做的事情,毫不犹豫!”
年轻时,徐振明为革命奉献青春;暮年时,依旧在他珍视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奉献与坚守,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永不倦怠,永不褪色。
原标题:一生的坚守——记革命战争老兵、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徐振明(上)
编辑:牛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