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走势事关投资者切身利益,因此专家、媒体、投资者都在分析探讨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专家眼光看得更远,现在流行一个观点是未来十年是健康牛、黄金牛、慢牛,作为寻找真知派的专家管清友也认为A股“可能出现长达十年的大牛市 但一定非常缓慢”,但是附带了一个前提,我们的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有一个相对好的改革。
我不是专家,自然不是专业财经人员,是一个地道的投资者,还是一个千万小散的一员,观点一直谨慎,毕竟看错方向就等于是亏了钱,与专家的观点经常性分道扬镳,从一个小散的角度看对未来股市走势并不乐观。
何为牛市,缺少一个量化标准
未来十年,股市涨多少才算是牛市,市场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没有标准,何以奢谈牛市,没有标准,是不是十年股市涨20%就是健康牛慢牛呢?举一个极极端的例子 ,委内瑞拉股市半年上涨70倍,可是投资者却依然是血本无归,就在于委内瑞拉通胀太高涨70倍,股市涨幅与通胀相比简直就是毛毛雨,就在于该国过去一年通货膨胀率飙升13779%。
既然股市是要让投资者分享祖国经济蓬勃发展 成果,要称得上牛市,那么起码需要跑赢GDP增速,另外我国通胀水平并不低,也就是还要跑赢通胀,那么股市年化收益至少是GDP增速+CPI值,达不到这个上涨水平,很难说是牛市,只能说是平平过,未来经济增速我们假定5%左右,CPI是3%,也就是年化上涨需要在8%左右,才能称得上是牛市,达不到这个水平,牛市是名不副实的。
按照这个观点,目前上证综指是3400点,10年以后要达到6800点左右才称得上牛市,达不到6800点是称不上牛市 的。
那些预测牛市的专家,是不是可以拍胸脯保证未来股市会达到6800点或者是涨幅超过GDP+CPI 呢?如果不敢保证,那么就不能轻易预测牛市。
万亿元难退牛市,未来资金面紧张。
现在市场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部分消费股、科技股、医药股包括生物疫苗有泡沫成分,但是无风险利率下行下泡沫成分并不离谱,也就是说泡沫是存在,只不过泡沫没有大到马上就会破裂。
从整个市场走势看,上半年股市走高,既有业绩增长预期但更有央行流动性宽松带来的市场资金利率下行,无风险收益率下降,整个市场估值得到提升,央行上半年降准释放了1.75万亿元资金,加上结构性宽松,央行向市场注入庞大流动性,地产调控升级地产没有能力成为资金蓄水池吸收庞大流动性,庞大流动性无处可去,水满则溢出,部分资金只能被动进入股市,表现为基金发行爆棚,投资者踊跃进场,尤其是7月份以后投资者进场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7月新增投资者数为242.63万,环比增加56.64%,同比增加123.63%,7月份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出现了井喷上涨,成交量再度破万亿元,可是尽管成交量维持万亿元水平,股指反弹也不是很顺畅,最终在3458点一线受阻回落。其次是央行通过两次下调MLF资金利率30个基点,引导LPR利率下行,一年期LPR跟随下跌30个基点,市场资金利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低下跌到2.5%左右,推升了股市估值水平,带来股市上涨,导致债券基金出现大面积亏钱,部分债券基金资金出逃,也流向了股市和权益基金,增加了股市流动性。
上面简单的叙述,有几个问题我们需要理清,一个是央行会不会继续保持流动性的宽松,也就是流动性牛市可以维持多久,流动性泡沫会不会破裂。从下半年央行投放流动性看,央行趋于谨慎,不再降准,而是通过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一个是期限短了,另一个是资金成本高了,央行操作与有关方面的表态是不可分割的。
重要会议再度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改委也有类似的说法:“严防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严防“大水漫灌””,易纲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有关人士也表态,市场资金利率也不是越低越好,会催生资产泡沫,虽然没有说明何种资产泡沫,我个人一直认为过低利率会带来楼市价格上涨,推升整个社会综合成本,抵消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和减税降费效果,不利于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从十年期国债走势看,最近利率明显上涨,已经突破了3%,无风险收益率升高,意味着股市高估值泡沫很难维持。确实最近医药医疗器械生物疫苗和部分强势科技股出现了明显调整,部分个股下跌超过30%,很多个股调整20%。
其次,高估值泡沫存在的理由是资源稀缺,对应股市就是投资标的稀缺,可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实施注册制,主板实施IPO 常态化,每周IPO新股维持10家以上,存量公司已经接近4000家,市场最不缺少的就是上市公司,最缺少的就是增量资金,随着IPO 超速发展和股东减持不断,流通市值快速增长,目前流通市值接近40万亿元,随着限售股不断解禁,流通市值将继续增长,推动股市 上涨的资金要求越来越多。
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观点,那就是管清友的观点“我们的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有一个相对好的改革”,我们IPO制度改革是朝着有利于IPO方向进行的,正面作用是可以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但反过来就是市场扩容太快,流通市值增加太快,对增量资金有更高的要求,没有足够增量资金进场,股市走势就很难乐观。
15年万亿元成交,股指最终涨到5178点,同样的万亿元成交,股指反弹越来越难,19年万亿元成交股指达到3288点,20年7月份开始,股市成交连续破万亿元,是维持万亿元成交最长的一段时期,可是股指最高也只达到3458点,而且盘面显示板块经常性出现了跷跷板走势,低估值板块上涨,科技题材股医药生物下跌,反过来,低估值板块调整,科技题材股医药股相对容易上涨,就是科技股和医药医疗生物疫苗也出现跷跷板走势,背后反应的是存量资金不足,无法推动整个市场所有板块上涨,只能是热点轮番上演,这就是专家眼中的结构性行情。
可是有一个问题,万亿元成交可以长期保持吗?我是不认为可以保持的,按照千分之一单边印花税和万分之三的交易佣金计算,10000元成交每天消耗资金是8个亿左右,一年250个交易日,需要2000亿元资金,如果加上IPO ,今年IPO 融资已经是3000亿元,减持大约是4000亿元,加上再融资,今年市场抽离资金起码万亿元,没有万亿元增量资金,就无法满足市场资金抽离,股市就可能下跌。但是市场也会有分红,19年是1.36万亿元,按照公众持股30%计算,可以获得4000亿元,扣除分红,市场也需要至少补充6000亿元资金,才能保证指数稳定。
现在万亿元成交都很难推动股市上涨,未来IPO依然保持高速,减持不会太少,再融资保持快节奏,流通市值将继续增加,牛市需要更大成交量,牛市越来越难。不仅仅牛市越来越难,一旦泡沫破裂,信心不再高涨,市场调整随时展开,而A股历来是乐观过头悲观过头,调整空间很难进行预估。
注册制是高估值的天敌
实行注册制只是借鉴美国成熟经验,可是监管不成熟,机构不成熟,投资者更不成熟,加上市场定位偏重融资功能发挥,包括放宽IPO 标准和降低再融资门槛、带来的新股估值高得离谱,IPO 估值已经是比同行业公司只高不低,上市以后又遭遇投资者疯狂炒作,估值更是再进一步,截至目前,科创板市盈率是94倍,创业板是70倍,不管放在哪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这样的估值都是挺高的,泡沫不可以忽视,上证综指市盈率是很低,但是只是一种假象,主要是银行保险建筑证券等低估值大盘股拉低所致,可是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大环境下,银行等金融股虽然有估值修复的可能,但空间很少,从最近公布的 银行股中报看,不少上市银行中报业绩下滑10%、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预计不良贷款没有触底,银行业绩下半年可能有更多的下滑,明年也不会乐观,上证综指金融股权重很大,金融股低迷,牛市也就十分困难。
高估值存在的基础是IPO 进口端得到严格控制,上市公司是稀缺资源,注册制的和IPO 常态化进口端已经是彻底放开了,而且目前IPO 速度远超注册制发源地美国,上市公司稀缺性永远不会再有,更多的是上市公司出现过剩,市场资金无法全部炒作,很多高估值、业绩平平、行业地位不高的公司将可能被市场大资金抛弃,股价成交低迷不振,股价出现长期的价值回归,直到泡沫被彻底挤干净,很多股票价格会跌得面目全非,只剩下渣渣。这个过程会是非常残酷的,承受泡沫破裂损失更多的是散户这一群体,所以未来缓慢去散户化可能很难避免。
散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少定价能力,但是热衷追涨杀跌,是高估值存在的基础,一旦散户逐渐流失,高估值基础更加荡然无存,一些小公司的高估值泡沫势必破裂。香港也是注册制,可是很多上市公司接近零成交,有一段时间我国股市也有部分公司与港股类似,换手率非常低,在0.1%左右,这是一个信号,投资者不可以轻易忽视。
抱团股高估值同样值得警惕
目前市场是机构主导的市场,主要是持有核心资产,可是黄金最贵也有价,核心资产也是如此,目前部分机构管理人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秉承有钱就可以任性的原则,通过抱团持股,这包括不同机构之间的抱团,也可以是同一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抱团,还可以是同一基金经理管理下的多家基金持股,主要持有部分高价科技股、医药医疗器械和生物疫苗、白酒和食品饮料,不可否认部分抱团持股业绩增长优良,反映机构选股能力,但是也有部分个股业绩增长是差强人意的,不管是业绩增长良好还是业绩增长差强人意,股价涨幅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翻几倍牛股遍地皆是,市盈率百倍并不算高,几百倍为数不少,估值贵的要死,现在机构凭借抱团可以维持股价甚至可以推升股价,可是部分个股机构抱团已经出现松动的迹象,股价调整是很难避免的。
15年科技成长股暴涨,也是机构抱团持股的杰作,可是一旦形势急转直下,抱团持股就成为股价下跌的最大元凶,泡沫破裂,大家争先恐后的出逃,造成出货困难,流动性断裂,科技成长股经历了三年左右的调整,出现了股权质押危机,很多明星基金成为了收益率倒数的基金,真的是应验了一句话福兮祸所依,直到证监会出台“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才止跌,开启新的一轮上涨。现在的核心资产会不会重蹈15年科技成长股的覆辙,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但不会出现15年的螺旋式下跌,而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调整。
医药医疗器械和生物疫苗,上半年业绩大增,与新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有关,一旦疫情缓解,业绩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类似于非经常损益不可持续,基于今年高基数不排除明年部分个股业绩出现较大的跌幅,而食品饮料在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和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疲软下,业绩要想取得持续高增长是较为困难的,现在就有部分知名食品饮料个股出现中报下滑,盲目乐观只会落一个乐极生悲的下场。
现在核心资产价格上涨是马太效应的结果,那就是明星基金赚钱良好回报很好,可以凭借明星基金的光环,发行更多的爆款基金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增量,可是投资习惯使然,明星基金获得增量资金,不会进行新的开仓,而是加仓老股推高股价。就像张三基金公司,上半年重仓医药食品饮料,收益惊人,获得投资者追捧,发行了一款百亿元新基金,不会去加仓银行证券,而是继续加仓医药生物疫苗食品饮料,结果就是股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估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可是一旦行情转向,基民选择赎回基金份额,基金就只能被动抛售持股,带来股价下跌,股价下跌会催生更多的市场分额赎回,引发更大股价下跌,倒逼基民更多赎回,股价上涨逻辑全部破坏,这就是恶性循环。
经济增长处于下行周期
我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增长,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低速增长期,今年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增长出现滑坡,虽然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显示经济韧性,可是未来经济增速,还是不可能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速,经济增长下一个台阶很正常,股市是经济晴雨表,反应的是经济增速预期,经济转型时期,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也会比较大,尤其是周期性公司业绩增速恢复更难,股市很难出现牛市。
经济下滑,可是地产泡沫高涨,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受到地产价格影响,很难保持宽松,只能说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不同,美国股市可以享受美联储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雨露滋润而不断新高,我国股市很难持续享受货币宽松政策的利好。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