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9月4日电题:“我们是香港青年,更是中国青年”——专访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霍启刚
新华社记者 陆敏
“新一届全国青联委员1375名,港区委员就有94名,以一个地区而言这个比例不小。这反映了中央对香港青年工作非常重视,也非常期待。”当选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的霍启刚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能从全国亿万青年中当选成为一千多名委员中的一位,特别是成为港区94名委员的“召集人”,代表青年人发声,深感“不光是荣誉,更是责任”。
身为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发展委员会委员的霍启刚,多年来一直活跃在青年工作第一线,如今,他对青年工作有了更多思考。“我们是香港青年,更是中国青年。”他希望港区全国青联委员能提高站位,多聆听青年心声,回应青年关切,进一步促进两地青年的沟通理解,带动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多聆听青年的声音 发挥桥梁作用
“过去一年以来香港经历了太多。”霍启刚坦言,在香港成长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如此的社会动荡,疫情又席卷全世界,香港经济民生滑入低谷,而社会撕裂似乎仍在加剧,部分香港青年人亦牵涉其中,因此受到批评。
“指责、谴责青年人很简单,但那样只会加剧对立,却不会对未来的工作有帮助。”霍启刚认为,当下做青年工作,必须想办法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首先要了解青年人,才能提供适切的帮助。
霍启刚告诉记者,在新一届94位港区青联委员中,有60位是新面孔。与过去不少委员多为商界精英不同,新委员们来自多个界别和阶层,有教育、科技、医疗、互联网等,覆盖面更广。
霍启刚说,“青年”两个字比较宽泛,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阶层和背景的青年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能指望一个妙方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可以发挥青联委员的桥梁作用,“通过他们更多地聆听青年人的声音,特别是过去接触不到的声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心声和诉求。
比如,疫情之下,香港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前几天他了解到,一位年轻人投了70封求职信,无一回复。就业如此,加上“老大难”的住房问题,香港青年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也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必须关注民生问题,尤其是青年未来规划的问题。”霍启刚说,“不一定都能解决问题,但起码让青年人知道,有人倾听他们的困扰,愿意帮助他们,这很重要。”
“精准交流” 对症施策 落在实处
在霍启刚眼里,香港和内地的青年各有优势。香港青年在中西合璧的文化下学习成长,创造力强。内地青年成长、升学和工作往往都在不同地方,有机会接触不同地域的文化,见识多视野宽,人脉也广。
在参加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时,霍启刚注意到,全委会在对未来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中,特别提及要提升香港和内地青年交流的质量。这让霍启刚很感慨。他说,未来的香港和内地交流活动不能只看参与人数,更要了解青年人的想法,了解他们“为什么参加、对什么有兴趣、希望得到什么”,实现“精准交流”,对症施策。
在霍启刚看来,以往办青年活动,往往比较单向,有点“家长式”,比如想解决就业问题就办个“就业日”,“我们筹备安排,他们上门出席”。霍启刚希望今后能改变这个模式,在筹划阶段就了解和纳入青年人的想法和需求,“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持份者,会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经常说,对于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个重大机遇,给了香港年轻一代一个很好的参与内地发展的机会。”霍启刚认为,这一机遇不可错失,香港青年人务必认识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做青年工作不能停留在概念上,需要落到实处,回应关切,为青年人解决实际问题。霍启刚举例说,现在高铁很方便,香港青年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上班完全可行。但细想就会发现,来往两地的交通费并不便宜,一个月下来也要好几千港元。“能不能推出月票、月卡?让他们以优惠价格享受交通福利,这会大大帮助他们减轻在大湾区上班或者居住的成本。”他建议。
霍启刚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鼓励先行先试,有些方面不妨大胆做一些尝试,做好配套和衔接,为青年人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真正投身到大湾区建设中,并从参与国家发展中切实获益。
交流活动加入更多文化体育元素
霍启刚深感要增进香港青年人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离不开中华文化这一重要载体,他考虑未来在香港和内地青年的交流中加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走马观花式的交流很难留下深刻印象,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青年人喜爱的方式,以共同语言、共同兴趣为出发点,量身定做更多他们喜爱的交流活动。霍启刚认为,一群青年人以兴趣为基础、以文化为载体,依照兴趣爱好组成不同组别开展交流、参与活动,自然会乐在其中。
体育更是如此。体育运动广为青年人喜爱,在沟通人心、打破隔阂方面有着独特作用。而霍家从祖辈开始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霍启刚目前也担任着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他透露,未来会更多地利用自己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搭建青年交往交流的桥梁,曾是著名运动员的妻子郭晶晶也给了他很多支持。“今后会策划开展更多以不同体育项目为主的交流活动,不一定是精英运动员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大众体育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网球等的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为长远计,霍启刚也在考虑探索香港与内地合作交流的新模式。他告诉记者,香港长期苦于训练场地小且少,而广东是体育强省,体育资源雄厚,大湾区交通便利,训练场地也十分充足,可以考虑将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运动场地和场馆做资源对接,比如周末的时候用作训练营,也可以合作安排一些长期体育培训计划。
霍启刚设想,今后大湾区城市可以合作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借助香港的国际城市影响力和其他城市的人才场地食宿等优势,“还可以举办一些跨市跨境运动,比如马拉松、自行车运动”。要让大湾区的概念落到实处,让香港青年人切实感受到,“文化、体育交流也好,个人就业、创业也好,都可以分享到大湾区发展的红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