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消费促进月”
编者按
由商务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将从9月9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8日,跨越中秋、国庆“黄金周”假期。作为传统消费旺季的“金九银十”,该活动被寄予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厚望。全国“消费促进月”将对我国进一步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带来哪些助益?如何把握和加强消费的供给质量和服务质量,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如何培育新型消费内需,为推动消费市场全面繁荣注入新动能?敬请关注本期新闻洞察。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胡畔
潮品云集、美食荟萃、扶贫专场、科创联动……今天,筹备许久的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如期而至,并将从9月9日一直持续到10月8日,跨越中秋、国庆“黄金周”假期。作为传统消费旺季的“金九银十”,被寄予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厚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消费促进月”活动意义重大,将有利于发挥消费的基础和引领作用,释放内需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下一步,要以此活动为契机,完善消费促进工作机制,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消费促进月”被寄予厚望
步行街出口产品转内销、“老字号”嘉年华、“千品万店美食荟”、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扶贫、“宅经济”、“夜经济”……在今年的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中,各类重点和热门消费领域均被囊括,凡消费者所需,应有尽有。从中不难发现,这一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的“消费月”正在被寄予厚望。
“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意义重大、非比寻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刘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促进月”是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在全国范围利用集中的时间段所开展的主题促销活动。而今年的“消费促进月”与以往相比,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进行的,有利于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人气,培育壮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为消费持续回补以及‘六稳’‘六保’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它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有利于发挥消费的基础和引领作用,释放内需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刘涛说。
据悉,此次“消费促进月”活动将强化央地、城乡、政企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和纵向联动,通过市场化手段调动各个地方、各类企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统一开展“百城万企”促消费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引领市场人气持续恢复,掀起消费加速回补释放新高潮。
同时,此次“消费促进月”活动还倡导线上线下融合,鼓励各地积极引入新平台、新媒体、新场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活动内涵和外延;利用重点商业街区、文体场馆等平台,结合传统节庆、周末大集、赛事展会等活动,打通商旅文、游购娱、吃住行各环节,引导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企业和协会广泛参与、合力促销。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在4日召开的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组织好本次“消费促进月”活动将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人气,促进商业秩序全面恢复,为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新机遇;为加速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注入新动力;为保障基本民生,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创造新供给。
以“消费促进月”为契机,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潮品云集、美食荟萃……虽然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但其促消费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活动中推出的优惠政策实不实,能否真正让广大消费者切实享受到实惠。
事实上,今年以来,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已在就业、社保、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援企纾困、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各地也积极抓落实,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政策和举措。如今,随着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的展开,如何借此契机进一步落实相关惠民政策、释放政策红利,至关重要。
刘涛认为,要借此契机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统筹谋划和部门协作沟通,整合相关部门的政策资源,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同向发力的消费促进工作机制。二是要支持各地结合消费市场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地方间加强交流互鉴,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形成长效化的政策措施。
整体来看,在此次“消费促进月”活动中,为真正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实惠,各地强化了公共财政和服务供给力度。例如,在财政资金支持上,山西、黑龙江省级财政分别投入专项资金,各地市积极配套,用于发放消费券和刷卡满减等活动;深圳举办家电数码消费节,对购买智能数码和节能家电产品的居民给予补贴。在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上,吉林为地方产品参展企业提供免费展位;上海开展消费扶贫专柜建设,组织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优质农产品入沪专项营销;天津、深圳、哈尔滨等地将在本地知名商业步行街上,为外贸出口转内销产品提供展销平台。
同时,在金融方面,金融机构也提升了消费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面向小微企业推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直接发放惠民消费红包,多方金融机构还联合品牌商户开展优惠活动,力保消费者消费得舒心、爽心。
不过还须注意的是,此次“消费促进月”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消费的供给质量和服务质量更要被重视。
对此,刘涛表示,要强化消费的供给质量和服务质量,一是要注重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的紧密结合。引导线下企业抓住用好消费旺季,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相互引流和融合互动。
二是要注重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的相互带动。发挥汽车家电、电子信息、文体健康等重点消费品类的作用,促进商品消费提档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实现两者间的相互带动和转化。
另外,还要着力打通制约商品和服务消费质量提升的瓶颈。支持企业瞄准先进标杆实施技术改造和流程再造,弥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质量短板;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强新兴商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结合“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国家质量信息公共平台,完善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
“消费促进月”为消费回补按下加速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优惠多多,9月30日我在苏宁慈云寺生活广场等你来打卡。”这是苏宁电器销售吴女士近日发的朋友圈。吴女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眼下消费市场进入金九银十,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明显升温。她所在的苏宁慈云寺店作为北京第一家主城区的苏宁生活广场店,厂家在活动期间开展联合促销活动,全场家电5折起售,这是“消费促进月”的重要优惠活动之一。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该店重装后集合多业态于一体,增加了智能体验区,通过场景布局的改变,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崔先生的父母近期要来北京居住,由于家里人多,他需要换一台双开门冰箱,经过到苏宁店里询问,他看中了一款3999元的双开门冰箱。吴女士告诉崔先生,他可以先预订,等活动当天再购买会更划算。吴女士算了一笔账,崔先生购买的冰箱3999元,按北京市节能补贴政策,能效标识为一级的可以享受13%的补贴,单就补贴一项就可以节省520元。如果加上店里当天的活动,优惠还会更多。崔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预订,由于促消费活动力度大,他思考后说“要不我把我家的洗衣机也换了”?
一方面是政府全力搭平台,一方面是商家鼎力搞促销。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在金九银十这个传统的消费旺季,商务部组织各地利用“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举办“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全面回暖,以期打造全民消费盛宴。
活动成效明显。目前,全国有若干个省区市的179个重点城市参加活动,10万余家企业积极参与,涉及实体门店和线上商户200多万个,已然形成百城万企促消费的格局。包括北京、上海、四川、河北、吉林、深圳等多地商家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了一系列营销活动。
诸如,“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北京时尚消费月”启动仪式于9月8日在北京市前门步行街举行,现场同时举办京菜美食文化节、中华老字号、扶贫产品展销三大主题活动,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重点扶贫产品和北京、湖北武汉老字号产品展示销售;活动现场还与10余个重点城市促消费活动进行了现场连线。同一天,湖南也举行了“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湖南分场活动暨株洲神农福地消费节”启动仪式。
此外,行业协会在畅通循环、繁荣市场、促进消费方面的角色同样不可或缺。为响应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包括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十二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倡议书,并组织会员企业举办系列特色促消费活动。
除了线下消费旺季的“给力”促销活动,线上也上演着“天天都是消费日”的精彩。
当下,抖音直播带货成为一个异常火的风口,流量为王,短视频带货似乎成为了当下电商最火热的变现手段,也成为多地线上组织网红直播带货、商超直采等活动的必选销售宣传方案之一。凭借互联网经济平台,优质产品提升了知名度,迅速打开国内市场。
“李雪琴,海霞在cue(喊)你。”这是央视新闻的抖音文案之一。视频中,海霞说:“我是央视的海霞,我看到了您在为您老家东北大米代言,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们了解东北大米,不如请朋友们关注央视新闻直播间,庆丰收,为老乡拼一单,一起丰收助农。”网友们纷纷评论央视接地气的同时,也纷纷留言要为家乡代言,卖猕猴桃、雪梨、土豆等农产品。数据显示,央视回应李雪琴这条抖音已经有910万人观看。
除了名人、网红带货直播,还有更多的普通大众成为短视频红人,靠直播带货走上人生巅峰。全国“消费促进月”来了,他们更是鼓足了精神,准备大卖一场。这一方面说明数字平台经济的火爆,另一方面也凸显着居民巨大的消费潜力。
如今,商场人流如织,街上车水马龙,随着我国成功控制疫情,大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正常生活,人间烟火气越来越旺,人们因疫情抑制良久的消费欲望逐渐被点燃。靠“消费促进月”活动拉动消费只是一时之举,带动大家的消费热情,除了保障居民收入以外,还需金融机构提升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各地强化公共财政和服务供给力度,重点企业加大优惠促销力度,盘活国内大市场,加快形成大循环。如此,才能为推动消费市场全面繁荣注入新动能。
微 评
以消费升级提质 构建经济内生大循环
■李成刚
为深入贯彻扩大内需战略决策部署,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商务部于9月9日至10月8日组织各地利用“金九银十”的传统消费旺季,举办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目前,全国干若个省区市的179个重点城市参加活动,组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重点活动2800多场,10万余家企业积极参与,涉及到实体门店和线上商户200多万个,形成了百城万企促消费的格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冲击,使消费市场成为重灾区。虽然也因时因势催生了一批新型升级消费,如非接触式购物等消费新模式的兴起;在线教育、娱乐的火热;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产品消费需求的提升等,但总体上看,消费市场受创之深超出预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至7月份仍为负增长,只是降幅逐渐收窄,展现向好趋势;餐饮住宿等行业复苏程度低于市场预期,部分耐用消费品降幅较大,表明商业秩序的恢复、消费潜力的释放还未走出疫情的影响。
事实上,如果从发展趋势分析,消费升级扩容本应是今年以致未来几年的“主旋律”。其依据为:首先,居民消费增长与GDP增长差距日渐缩短,趋向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状况。1997年,我国GDP增长与居民消费增长率差大约为1.8%,至2016年已降至0.38%,到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与GDP之差已基本持平,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已经出现新的增长极,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其次,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趋势愈见明显,2019年已降到28.2%,基本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是居民消费进入升级通道的主要依据。最后,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开始兴起,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新兴消费业态迅猛发展。同时,随着80后、90后等追求个性化生活、有较高教育文化娱乐需求的人口成为消费主力,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基础。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似乎打断了消费升级提质扩容的节奏。因此,重拾消费增长发展步伐,激发消费潜力,借疫情之机扩大内需形成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格局,就成为中央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商务部以更大规模和力度推动“消费促进月”活动的背景原因。
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在就业、社保、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方面,推出了援企纾困、促进消费的政策。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具体落实措施,通过强化公共财政和服务供给力度、提升消费金融支持力度乃至直接发放惠民消费红包、增加企业优惠促销活动等诸多办法,促进市场消费,应对疫情影响。
不过,就长远来看,要加快构建消费驱动型社会,加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还须清醒认识当前消费升级提质扩容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供给端结构转型升级仍然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快速变化,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创造新消费需求的能力不足。再如城乡居民、不同阶层消费差距仍然明显,导致出现消费断层,从而影响消费整体结构的优化。此外,高房价对居民家庭其他各类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也不容忽视,居民住房消费占比不断上升抑制了其他消费,以致研究者提出了“消费降级”的观点。
基于这些因素,短期消费刺激举措只是应疫情之急,长期来看,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还要在宏观和微观政策上持续发力,一是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积极推进城镇化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持续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二是优化居民收入结构,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三是改善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缩小初次收入分配差距,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四是根据新需求制定新供给策略,改善消费供给结构不合理,推动消费转型升级。五是加大服务消费水平增加新的消费增长极,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消费需求。
疫情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和压力,但也为加快消费升级和改革供给结构带来了有利时机,“消费促进月”活动无疑能够有效激发消费市场人气。长远而言,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加速消费提质升级,培育新的内部需求,还须在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消费结构上下功夫,在供给端的产业链、供应链上提质量,从而加速消费潜力释放,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变化。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