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打非局发表一篇文章,直陈当前网络互助平台的尴尬境地: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其中指出,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该文章名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发出后引发了业界对网络互助如何监管的探讨。
文中提到的相互宝,是国内最大的网络互助社区。相互宝对证券时报回应表示,相互宝上线之初就实行实名制、无资金池、全程风控、公开透明这四大准则,确保互助社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运行。未来,相互宝期待在监管指导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11年,国内首个网络互助平台“抗癌公社”成立。此后的三四年时间,国内网络互助平台最高时达到100余家,但都采用预付费形式,容易形成资金池。2016年,监管对网络互助资金池进行整顿,大量互助平台倒闭。
2018年10月,相互宝上线并且实现了后分摊、无资金池的模式,以更健康的模式带动了网络互助行业再次发展。截止7月底,相互宝参与分摊用户1.06亿人,其中超3成用户来自农村、县城,5成用户以上来自三线以下城市。平台累计救助成员已经超过5万人。
相互宝方面表示,“希望相互宝的模式经验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帮助网络互助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2019中国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显示,79.5%的网络互助参与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68%的受访者没有商业保险。77%的参与者认为,网络互助给自己带来了“保障和安全感的提升”。网络互助明显提升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障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积极补充。
尽管民众参与度高,但网络互助行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这种情况下,市场主体开始寻求自我规范的方法。今年3月,蚂蚁集团牵头,联合了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6家产业、学术、研究机构,共同起草、制定了全国首个网络互助团体标准,并最终由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批准发布。这一标准以相互宝模式为基础,首次提出了互助平台的“四要一不要”原则:要实名制度、全程风控、审核独立、公开透明,不要资金风险。
对于纳入监管问题,相互宝方面表示期待监管更多的指导,相信这将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