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彭扬欧阳剑环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结构性存款等高成本负债不断压降的背景下,银行对其他稳定负债的需求和依赖明显增强,近期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就是直接体现。未来,银行对负债的争夺将日趋白热化,核心存款有望进一步受到重视。
“跷跷板”现象明显
当前,同业存单和结构性存款此消彼长的“跷跷板”现象持续上演。
Wind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稳步上升。5月-8月发行量分别为1.06万亿元、1.36万亿元、1.8万亿元和1.94万亿元,其中8月发行量创2018年10月以来新高。同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不断走高,5月-8月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73%、2.27%、2.57%、2.76%。截至9月11日,9月同业存单票面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为2.87%,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在同业存单发行量价齐升的同时,结构性存款规模和利率却持续走低。央行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17万亿元,较6月末缩水逾6000亿元,已连降3个月。价格方面,据中信证券监测,7月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较年内最高值下降超过140个基点。
业内人士直言,同业存单这一轮发行放量,就是为了填补压降结构性存款形成的负债缺口。6月以来,监管部门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管控,部分银行被要求降低存量规模,由此带来的负债端压力促使银行寻求其他负债来源,扩大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是其中较普遍的做法。
负债端压力料长期存在
事实上,结构性存款规模在过去一两年迅速做大,很大程度上也是银行千方百计扩大负债的结果。
今年以来,信贷投放与债券发行双双提速,社会融资规模持续较快增长,资产端扩张令负债端压力进一步凸显。
中国建设银行中报显示,上半年存款竞争激烈导致该行存款成本略有上升。
华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7月存款余额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结束了今年以来持续增长的势头。微观调研也显示,目前部分银行面临较大的存款下降压力。
“近期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流动性边际收敛和市场调整都是压缩结构性存款和其他高息存款引发的连锁反应。”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考虑到现在经济整体处于复苏节奏中,央行担忧低利率环境可能引发结构性扭曲和各类风险,再宽松概率较小,在当前强监管压力下,银行将继续陷入货币市场中长期负债的竞争争夺中。
加快存款结构调整
在负债管理方面,多位银行高管表示,下半年将对高成本负债的规模和价格加以控制,加快存款结构调整。
光大银行行长刘金称,5月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光大银行主动加快了存款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对以结构性存款为代表的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取得了很好效果。刘金表示,光大银行将有序推进负债结构调整,提升核心存款的占比。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积极吸收核心存款、压降结构性存款。上半年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较去年末下降4.02%,预计下半年还会继续压降。同时,对于存量的结构性存款也会继续降低利率,以此管控负债成本。
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表示,根据监管要求,未来结构性存款规模需要继续压降,同时,监管部门通过自律机制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降低结构性存款报价。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稳定息差难度大大增加,顺势调降结构性存款等高成本负债价格,有助于更好地满足金融让利实体的要求,共渡难关。
中金公司固收分析师陈健恒认为,考虑到昂贵的结构性存款将被其他相对利率更低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存款替代,存款成本其实是下降的,而同业融资的利率继续提升幅度也有限。预计后续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难改下降趋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