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疫情以来,我国出口与海外外需表现为不同步变化的两张“皮”,即3月起外需大幅衰退,但出口却呈现很强的韧性,这背后一大重要原因在于内外疫情时间点的错位、以及我国疫情防控与复工速度领先带来的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提升,即我国对部分疫情严重经济体起到了出口替代的作用。而随着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供应链逐步重启,出口替代作用是否会减弱、进而导致出口韧性难以持续成为了市场新的关注点。因此本篇报告的目的在于拆分疫情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类别中,哪些产品出口的替代作用可能是永久性的、哪些则是暂时性的,从而区分5月以来持续超预期的出口增速中有多少比重可持续增长、多少比重未来或将回落。
一、疫情后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
疫情后我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显著提升,是出口超预期的主要动因。疫情以来,由于我国疫情控制速度全球领先,生产端最先得到修复,带来2020年4月以来我国出口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份额显著提升,由2019年均值13.3%提升至今年的16%-17%,体现了疫情期间我国对其他经济体出口的替代作用。
二、替代了谁的需求?——从区域和商品的角度
(一)区域角度替代了谁?考虑数据可得性,以24个主要经济体替代全球数据
从全球总量看,我国主要替代了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份额。与2019年同期的出口份额相比,欧元区、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区的出口份额在今年4月起出现显著下降,或与疫情带来的供给端冲击有关。而相对来看亚洲多数新兴经济体由于对疫情控制相对较好,均呈现出口份额提升的情况。
分区域来看,我国对美国、欧洲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对日韩欧美的出口替代;对东盟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对日本的出口替代;对日韩出口份额的提升则较为特殊,并不体现为商品的替代效应,而是来自于日韩自中东进口原油金额大幅下降带来的贸易结构变化。
(二)商品角度替代了谁?考虑数据可得性,主要分析我国对美、欧出口商品结构
电子类产品:对越南、印度、韩国等经济体均有替代,但电子类产品出口份额的变化或受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影响不大,更多体现为电子类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化。运输设备:对日本、欧洲、墨西哥等经济体的替代明显。防疫物资(塑料及橡胶制品、纺织品、医疗仪器)的需求受疫情影响大幅提升,我国出口对全球各地区均有替代,较为分散。贱金属及制品、化工品:对日本、欧洲、印度等经济体的替代明显。家具与家电:对墨西哥、印度等经济体的替代明显。
三、出口替代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
首先,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我国出口纺织品、电脑、家具、电气机械以及杂项制品(以居家日用品、办公用品为主)等产品比较优势全球领先,且出口份额较高,因此出口替代有望持续;而出口橡胶制品、化工品、医疗仪器、汽车等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并不突出,因此更可能是暂时性出口替代。
其次从疫情后海外各行业的情况来看:汽车制造业方面,疫情后我国汽车生产自4月起就显著修复,而日德汽车生产在4-6月呈现大幅下滑,供给端受疫情的临时冲击显著;化工品方面,全球大型化工品企业68%集中在欧美日,同样受疫情对供给的冲击显著。而这些行业恰好是中国比较优势并不突出的领域,因此近期呈现的出口替代最有可能是暂时性的。
四、有韧性的出口应该是多少?
首先,估算防疫物资对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动率,5-7月合计约5.5%。由于防疫物资需求会随着疫情的控制逐步回落,因此这部分出口增长可持续性不强。
其次,估算暂时性与永久性出口替代带来的出口份额提升对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拉动率,分别为2-4%、4%左右。
最后,可将2020年5-7月的出口同比增速(+1.6%)拆分为四部分,防疫物资拉动、暂时性出口份额提升带来的拉动(外需和出口是两张皮)、永久性出口份额提升带来的拉动(外需和出口是两张皮)、纯外需变动带来的拉动,拉动率分别为5.5%、3%、4%、-11%。其中,防疫物资和暂时性出口份额提升带来的拉动是未来出口增长中大概率将逐渐消退的,若5-7月的出口剔除这两类因素后对应的同比增速为-7%(即褪去外衣后的真实出口增速为-7%左右);而永久性出口份额提升带来的拉动大概率可持续,纯外需变动带来的拉动也料将在未来随着外需的逐步回升而改善。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再次爆发,全球经济修复低于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疫情以来,我国出口与海外外需表现为不同步变化的两张“皮”,即3月起外需大幅衰退,但出口却呈现很强的韧性,这背后一大重要原因在于内外疫情时间点的错位、以及我国疫情防控与复工速度领先带来的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提升,即我国对部分疫情严重经济体起到了出口替代的作用。而随着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供应链逐步重启,出口替代作用是否会减弱、进而导致出口韧性难以持续成为了市场新的关注点。因此本篇报告的目的在于拆分疫情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类别中,哪些产品出口的替代作用可能是永久性的、哪些则是暂时性的,从而区分5月以来持续超预期的出口增速中有多少比重可持续增长、多少比重未来或将回落。
一
疫情后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
疫情后我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显著提升。疫情以来,各经济体不同程度陷入了经济停摆的状况,引发商品供给端受到冲击,而我国因疫情控制速度全球领先,因此生产端也最先得到修复,带来2020年4月以来我国出口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份额显著提升,由2019年均值13.3%提升至今年的16%-17%,体现了疫情期间我国对其他经济体出口的替代作用,并带来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持续超预期。同时,从出口的行业结构来看,6月以来机电产品、纺织品、仪器设备等商品对出口同比增速的正向拉动显著。
二
替代了谁的需求?——从区域和商品的角度
(一)区域角度替代了谁?
从全球总量看,我国主要替代了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份额。与2019年同期的出口份额相比,以法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区的出口份额在今年4月起出现显著下降,或与疫情带来的供给端冲击有关。而相对来看亚洲多数新兴经济体由于对疫情控制相对较好,均呈现出口份额提升的情况。因此疫情以来,我国在出口替代上主要呈现出对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的替代,而对越南、韩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替代效应并不显著。
分区域来看,我国4-7月对美、欧、日、韩及东盟(印尼、泰国)的出口份额均有提升[1],分别为21%(2019年均值18%)、10.2%(2019年均值7.3%)、28%(2019年均值23%)、25%(2019年均值21%)、32%(2019年均值23%)、28%(2019年均值21%)。而分区域来看,我国出口份额的提升也主要体现在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替代。对美欧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对日韩欧美的出口替代,需要关注的是2019年我国对美出口份额显著下行(或与中美贸易摩擦有关),2020年以来的份额提升基本填补了2019年损失的份额,但并未超出历史高位,而2020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份额则创下历史新高;对东盟出口份额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对日本的出口替代,对日韩出口份额的提升则较为特殊,主要来自于日韩自中东进口原油金额大幅下降带来的贸易结构变化。
(二)商品角度替代了谁?[2]
通过区域视角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对美欧以及东盟的出口份额提升较为显著、且主要来自于对其他经济体的出口替代而非贸易结构变化,但由于东盟缺失分商品类别的区域贸易数据,因此商品视角的出口替代分析我们主要使用美、欧商品分贸易数据进行分析。
欧盟自华进口份额提升的商品以手机、汽车零部件、防疫物资等商品为主。2020年4-6月以来,欧盟自华进口份额提升的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以手机为主)、运输设备(以汽车零部件为主)、防疫物资(主要含纺织品、医疗仪器、塑料及橡胶制品)。而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电脑及电脑零部件等产品的出口份额反而下降。
美国自华进口份额提升的商品以电脑、汽车零部件、家具、防疫物资等商品为主。2020年5-7月以来,美国自华进口份额提升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工品、塑料及橡胶制品、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产品、运输设备(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光学及医疗仪器、家具等;进一步细分来看,与欧盟不同的是,机电产品中份额明显提升主要为电脑及电脑零部件,手机与集成电路的份额反而下降。
详细分商品类别来看,判断存在出口替代的标准大致为:我国对美、欧出口商品a的份额提升,同时经济体A对美、欧出口商品a的份额同步回落,则可能反映了疫情对供给端产生了一致性的冲击,那么可以认为我国出口商品a替代了经济体A的份额;如果经济体A对美出口商品a的份额回落,而对欧出口商品a的份额提升,则可能来自于贸易结构的调整,未必是因为我国的出口替代。
1、电子类产品:手机、电脑、集成电路
电子类产品中,我国对美欧出口集成电路的份额均未提升,对美出口电脑份额提升、出口手机份额下降,而对欧出口手机份额提升,出口电脑份额下降。从出口的区域替代来看,我国对美出口电脑份额提升的同时,墨西哥、菲律宾等经济体对美出口电脑份额回落,而对欧出口电脑份额主要被越南、韩国等地区所挤占;我国对欧出口手机份额提升的同时,越南、印度对欧出口手机份额回落,而对美出口手机份额主要被越南、泰国、印度等地区所挤占。从出口份额的区域变化来看,越南、印度对欧盟出口手机的份额下降,但对欧盟出口电脑的份额提升、对美国出口手机的份额提升,根据出口替代的判断标准,说明电子类产品出口份额的变化或受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影响不大,更多体现为电子类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化。
2、运输设备:汽车零部件
从出口的区域替代来看,对美出口汽车零部件份额的提升主要替代了墨西哥、日本、德国、印度等经济体,对欧盟出口汽车零部件份额的提升主要替代了墨西哥、日本、印度等经济体。对欧盟与美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区域份额变动一致性较高,集中在日、欧等汽车制造大国,根据对出口替代的判断标准,可以认为汽车零部件贸易份额的变动主要或与日、欧在疫情期间汽车工业生产受阻有关,我国呈现出口替代的作用。
3、防疫物资类:塑料及橡胶制品、纺织品、医疗仪器
今年在疫情影响下,我国防疫物资的出口份额显著提升。防疫物资主要包含在塑料及橡胶制品(医用手套)、纺织品(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疗仪器(体温计、呼吸机)等产品类别中。从区域份额的变化来看,医疗仪器主要替代了欧日发达经济体的份额,纺织品与塑料橡胶制品则主要替代了了东南亚与墨西哥、土耳其的份额,区域份额变动的一致性也较高,根据对出口替代的判断标准,可以认为在防疫物资全球贸易中我国也起到了出口替代的作用。
4、贱金属及制品、化工品
从出口的区域替代来看,化工品的区域份额变动一致性较高,主要集中在日本、欧洲、印度等经济体,根据对出口替代的判断标准,可以认为我国出口化工品份额的提升主要呈现为对日本、欧洲、印度等经济体的替代。贱金属制品出口中仅对美份额提升,对欧份额未提升,因此上述判断标准不适用,不过鉴于份额下降的日本、印度、欧洲、俄罗斯均为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因此或与我国对此类经济体的出口替代有关(与化工品的区域份额变动较为类似)。
5、家具与家电
从出口的区域替代来看,对美出口家具份额的提升主要替代了墨西哥、印度等经济体。疫情后美国新屋销售与成屋销售均迅速修复,带来美国对家具、家电产品的消费需求提升,而中国(约43%)、墨西哥(约16%)、越南(约12%)、加拿大(约8%)为美国家具的主要进口地区,占比总和达到约80%。由于我国在家具出口中仅对美份额提升,对欧份额未提升,因此上述判断标准不适用。但考虑到美国家具制品的进口集中度高,同时墨西哥、印度均为疫情严重的地区,因此也可以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家具份额的提升主要替代了墨西哥、印度等经济体的出口份额。
三
出口替代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
首先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出口份额提升的产品,如果同时满足出口份额的绝对值较高,同时在国际贸易中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则我们可以认为该类产品在疫情后会出现永久性的出口替代,反之若比较优势较弱,则随着海外经济体逐步复工,供应端恢复,出口份额将重新回落。利用OECD的数据我们能够计算我国出口各类商品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排名越靠前说明该类商品出口竞争力越强。可以看到:
对美国出口方面,纺织品、电脑(办公机和自动数据处理机)、家具以及杂项制品(以居家日用品、办公用品为主)的出口份额与出口竞争力均较高;机电产品中电气机械、专用机械,有色金属等贱金属制品的出口份额较高,比较优势较2009年也至少提升4名,竞争力有明显提高;而橡胶制品、化工品、医疗仪器、汽车等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并不突出,此类产品近期呈现的出口替代最有可能是暂时性的。
对欧盟出口方面,纺织品、手机(电信和录音设备)、机电产品中电气机械以及杂项制品(以居家日用品、办公用品为主)的出口份额与出口竞争力均较高;机电产品中专用机械、其他工业机械的出口份额较高,比较优势较2009年也至少提升4名,竞争力有明显提高;而橡胶制品、化工品、医疗仪器、汽车、艺术品、珠宝等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突出,此类产品近期呈现的出口替代最有可能是暂时性的。
其次从疫情后海外各行业的情况来看:汽车制造业方面,疫情后我国汽车生产业修复较早,在2-3月乘用车产品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后,5月重新回到正增长,而同时4-6月日本、德国的乘用车产量大幅回落,日本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铃木、斯巴鲁、三菱和大发等8家车企停产,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戴姆勒、宝马也宣布停产,因疫情原因海外汽车供给端产能受到严重冲击,带来国内汽车出口份额的提升。
化工业方面,全球大型化工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与日本,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发布的全球化工企业50强中,欧洲、美国、日本企业占比分别达到34%、18%、16%。由于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同时欧美日又是此轮疫情中较为严重的地区,因此或对全球化工品的供给带来冲击,而带来中国的化工品出口份额相应提升。
因此综合来看,疫情后我国机电类产品、家具、杂项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份额或有望得到永久性的提升;而橡胶制品、化工品、医疗仪器、汽车等产品大概率是暂时性的出口替代。另外,纺织品今年的出口份额虽有大幅提升,但主要受到疫情原因带来口罩出口的大幅增长,因此此类产品的出口份额提升大概率也将是暂时性的。
四
有韧性的出口应该是多少?
首先,估算防疫物资对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动率,5-7月合计约5.5%。由于防疫物资的需求会随着疫情的控制逐步回落,因此这部分的出口增长可持续性不强。海关总署并未直接公布防疫物资的出口金额,因此我们以口罩(HS6307)、医用防护服、手套、鞋套(HS6210,3926,4015,4016)、测温仪(HS9025)、呼吸机(HS9019)、监护仪(HS9018)等产品可估算防疫物资的出口额,可以看到5-7月以来防疫物资对国内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同比拉动率达到5.5%。
其次,估算暂时性出口替代的商品对口总额同比增速的拉动率,此类商品出口份额的提升对出口总额的同比拉动率约2-4个百分点。暂时性出口替代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工品(第6类)、塑料及橡胶制品(第7类)、运输设备(第17类)、光学、医疗等仪器(第18类)。由于缺失全球分商品的出口份额数据,因此我们仍以美、欧自华的进口份额数据来进行估算。假设2020年美、欧自华进口的份额与2019年同期持平,即可拆分出在份额不变的情况下仅依靠外需变动对美、欧自华进口(即国内出口)增长带来的拉动率,以及由于份额变化对美、欧自华进口(即国内出口)增长带来的拉动率。可以看到,对美国而言,上述四类产品的份额提升带来对美出口提升约4个百分点;对欧盟而言,上述四类产品的份额提升带来对欧出口提升约2.6个百分点,因此以美欧作为代表进行估算,5-7月以来暂时性出口替代商品的份额提升对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带来约2-4个百分点的同比拉动率。
另外,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估算出永久性出口替代的商品对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的拉动率约4个百分点。
最后,可将2020年5-7月的出口同比增速(+1.6%)拆分为四部分,防疫物资拉动、暂时性出口份额提升带来的拉动(外需和出口是两张皮)、永久性出口份额提升带来的拉动(外需和出口是两张皮)、纯外需变动带来的拉动,拉动率分别为5.5%、3%、4%、-11%。其中,防疫物资和暂时性出口份额提升带来的拉动是未来出口增长中大概率将逐渐消退的,若5-7月的出口剔除这两类因素后对应的同比增速为-7%(即褪去外衣后的真实出口增速为-7%左右);而永久性出口份额提升带来的拉动大概率可持续,纯外需变动带来的拉动也将随着外需的逐步回升而改善。
[1]考虑到各经济体分商品类别的出口数据可得性较差,因为我们同样采用替代方法,即经济体A对美欧出口商品a的出口份额=美欧自经济体A进口商品a的进口份额。
[2]理论上A对B的出口份额=A对B的出口总额/全球对B的出口总额,但由于缺失全球对B的出口数据,因此该计算方法不可行,我们采用替代方法,即A对B的出口份额=B对A的进口份额=B对A的进口总额/B自全球的进口总额,图表4-9中各经济体的进口区域结构均采用该公式计算。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