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房地产行业的变革,越来越快了。
近期,易居和阿里战略合作,一起打造“天猫好房”。这个东东是干什么的呢?简单讲就是,建立一个网上售楼处,让房产交易的4个主要环节——房源、客源、转换、支付,都集中在“天猫好房”这个平台上,电商网站、业主或开发商、中介、金融机构等都在这个平台上做生意。
其实,这个想法,若干年前就有,记得2015年“互联网+”横扫一切的时候,包括阿里淘宝、爱屋吉屋、58同城、安居客等,都想实现这个目标。但很不幸,房地产太不一样了,房源信息极其复杂,充斥着虚假信息,交易链条长、环节多,交易双方互不信任,典型的“非标产品”。
非标,乃互联网大敌。所以,衣食住行四大领域,衣食行已深度互联网化了,唯独住迟迟无突破。尽管贝壳这个“超级物种”出现后,购房者网上看房的习惯养成了,但不管怎么看,也只是看看而已。真正下定决心要买,新房也好、二手房也好,马上就转到线下,让中介带着,这家进、那家出,仔细查看房子的每一个角落、小区的配套,多个回合谈判,深怕自己被骗。
这时,互联网见鬼去吧!
02
可见,房产交易的大部分环节,其实和互联网没关系了。我们知道,“互联网+”的结果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现在你在网上购物,不仅方便快捷,“任你挑、任你选”,还很便宜。如果有薇娅、李佳奇这样的“大V”帮着粉丝们集合竞价,买到的东西更便宜。
房产交易没有搭上互联网,结果就是,交易成本很高、程序冗长、劳神费时。比如,你要买套房子,从看房到最后完成交易,没有2-3个月搞不掂,大多数时候是在处理一些无效信息。以商品房交易效率最高的深圳为例,购房者成交周期,超过1个月,业主成交周期要3-4个月。
期间,还充满了很多无法控制的变数,比如中介跳单、业主家庭内部达不成一致、业主返价等。除了时间成本外,心理成本也很大,比如担心假房源、担心背后的债务陷阱,担心中介“吃差价”。经济成本也很高,比如要付给中介2-3个点的服务费,还有贷款和律师服务费。都说链家的服务到位、专业,但链家说的也很明确,“买家2个点,业主1个点”,绝不能少。
交易成本这么高、程序如此冗长,为啥楼市还能这么热闹?因为,房价上涨,掩盖了一切。简单讲,买到房子远比便宜点儿佣金更重要。试想,房价一天一个样,你还有心思去在乎那2-3万的中介费吗?买到的房子涨了10万,估计你早就把中介费忘记了,甚至还会感谢中介。
03
现在,房价涨的没那么快了,甚至不涨了,高成本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更重要的是,楼市增量空间开始触顶了,房子不好卖了,甚至只有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盘才卖得好。上半年,深圳、广州的楼市不错,但除了少数明星盘(其实也是价格倒挂的),整体去化率不足40%。
买方时代来了。业主也好、开发商也好,最急迫的问题是,客户在哪里?前几年,楼市行情太好了,房子根本不愁卖,开发商都在搞“快周转”,根本没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当然,也不用研究,因为购房者会蜂拥向售楼处。那时,开发商也不用依赖中介渠道,因为那是卖方时代。
这几年,以链家、贝壳、易居以及自媒体、房屋管家等“大V”为代表的渠道,势力越来越大。他们做的事情,让开发商心痛:增强客户黏性、做经纪人大平台,搞楼盘字典。所以,购房者都喜欢线上看房,线上营销平台也越来越多,经纪人开始介入新房市场,全民营销模式出现了。
对开发商来说,突然之间就被各色平台为主的渠道绑架了,营销成本明显拉升。一般来说,住宅项目的佣金为2%-5%,类似去年那种较差的行情,最高去到8%;商务公寓的佣金为8%,文旅项目为10%-15%。有的项目推广“3万抵6万”这种,购房者支付的3万,就是渠道的费用。
二手房市场也一样。现在,没有独家房源了,各大中介都有自家平台,都称自己掌握的是真房源,经纪人可随意“跳单”,房源信息、客源信息都很难把控,为了出单,谣言四处泛滥,恶意竞争严重;与10年前相比,现在二手房的交易流程仍旧非常繁复、交易成本也非常高。
经常听开发商讲,过去利润被金融机构盘剥,现在渠道也来割一刀。但没办法,渠道掌握着客户,房子不好卖,很多项目开盘就启动“全渠道”,利润也就被摊薄了。因此,房地产需要一个新生态、新平台。这也是为何,万科郁亮、碧桂园莫斌、绿城张亚东等70多位大佬都来给阿里捧场。
04
我们知道,过去的10年间,实体经济各行业被阿里用数字化、互联网翻了个遍。2019年,阿里数字经济体的GMV(商品交易额)达到7万亿元。但如果与16万亿商品房交易额比,阿里的销售业绩小巫见大巫。既然交易额这么大、有这么多痛点,自然应该用互联网来改造一下。
这里,就不得不提贝壳了。很多人认为,贝壳不是干了这个事情了吗?其实,贝壳这几年吭哧吭哧很辛苦,它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分裂出贝壳的前身——链家,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在充满脏活儿、累活儿的二手房业务中,躬身下沉到交易的每一条微观环节,把楼盘字典做出来了。
何为“楼盘字典”?简单说,就是每一套房子的标准化维度信息,比如四至、坐落、面积、朝向、楼龄、户型、交易次数、建筑年代、装修状况、同类产品等等,还有交易流程分工的ACN机制。这么说吧!链家把非标准化的房子,楞是靠自己的勤勤恳恳,变成“标准化”产品了。
当然,链家也只是部分做了“标准化”,距离网上买电脑这样的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走,而且在当下条件下,根本就无法标准化,比如产权信息、抵押状态、业主等。贝壳的楼盘字典,不是靠爬虫技术短时间内做成的,而是经纪人一个个看、一个个拍、一个个踩的方式,日积月累实现的。
目前,很多数据公司称,自家也建立了全国100个左右城市的“楼盘字典”,掌握了8000万到1亿套房子的基本信息。笔者没仔细调查,但觉得除了贝壳,其他公司做不到。不信的话,公开自己的数据库,让大家看一看,每一套房的基础信息维度,有没有贝壳多,有没有贝壳的全。
可以说,贝壳是房地产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者”。只是,这个领域基础设施欠账太大了,单凭贝壳一家,根本无法补得上。贝壳只是做了围绕房子的数据基础设施,并基于基础数据,逼近了“真房源”,从而黏住了大量的真实客户,养成了80后、90后买房先上贝壳网的习惯。
05
所以,这就是为何,贝壳一不拿地、二不盖房,居然一上市,其市值就超过了万科。但是,当下贝壳的盈利模式,依然是靠自己的数据库、真房源,以及海量经纪人,增加客户黏性,并基于此获得客户的支付溢价,最典型的就是“线上看房、线上委托、线下代理”的市场地位。
同时,借助海量经纪人+海量客户,在新房市场营销上,建立强大的渠道,夯实自己的谈判能力,绑架开发商。2019年,贝壳一共获得460.15亿的佣金收入,其中传统的二手中介费为245.69亿,新房渠道费为202.74亿。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楼市近乎瘫痪,但线上因祸得福。
一季度,贝壳二手房代理服务费只有33.75亿,而同期2019年则有60.19亿,腰斩了一半,但是第一季度新房代理服务费34.53亿,这个数字反而超过去年同期接近15亿,去年同期是19.65亿。
讲这些的意思是,贝壳、链家,还只是中介,只不过对部分交易环节,做了数字化的改造,消除了一点信息不对称。但是,我们前面讲的房地产交易的痛点,成本太高、程序冗长、信息不对称(解决交易双方互信的问题)、金融支付等等,并没有缓解。现在,阿里就是要干这个事情。
就线上交易而言,阿里这个更厉害的“超级物种”不仅仅代表着线上流量的垄断,也代表着最成熟的线上支付的场景,更代表着最便利、成本最低、体验感最强的交易模式,这是数亿网民喜欢阿里、喜欢淘宝和天猫等平台的主要理由、硬核武器。易居和阿里打造的“天猫好房”,核心是“不动产交易协作机制”。
易居董事局主席周忻将这套机制比喻为“高速公路”,在这条行业新的高速公路上,聚焦开发商、渠道经纪商等B端主体,强开放、讲协作、趋公平是核心原则。参与协作机制的各方,凭借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在交易信息真实透明的情况下,通过去中心化,以智能合约达成协作。
什么意思?就是遵循阿里一贯的“互联网+”、“去中心化”逻辑,我免费提供平台,利用我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各种高新数字科技的技术支持,利用极其便利的支付场景,让电商网站、业主房源方、开发商、经纪渠道一起参与,按照彼此约定好的智能合约做生意。
本质上,阿里是在构建房地产的第二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即房源、客源、转换、支付这4个环节的顺畅对接、低成本对接。贝壳把数据基础设施建好了,阿里把交易环节和体系基础设施建好了。这样,房地产“被互联网化”的节奏真正意义上开启了,整个行业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当然,这只是预想,贝壳房源“标准化”、打造“真房源”的路还在走着,天猫上还没有房子的信息,房源、客源、转换、支付等各个环节上的信息不对称,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但好在,现在房价不涨了、涨幅慢了,过去靠涨价盈利的模式、靠资本市场炒作盈利的模式,都行不通了。
而且,房地产行业的高成本、程序冗长、交易环节多,让各方都受不了了,倒逼的改革已经起步了。因为,只有改革,打破固化的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行业才能获得新的盈利空间,购房者、开发商、行业渠道,才能获得福利,否则就是“共输”。阿里承担此角色,当仁不让。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