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9月21日电 题:既能传承文化又能增加收入——广西金秀发展瑶族织绣促就业
新华社记者 何程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服饰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大力扶持瑶族织绣文化传承和瑶族服饰产业发展,当地村民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穿着五色线的绣花针灵巧地在蓝色的棉布上翻飞,一个富有神韵的小鸟图案逐渐显现。在长垌乡平孟村瑶族织绣培训班里,50多位身穿民族服饰的瑶族妇女在专心学习。
在班上,许多学员围着78岁的李妹就请教问题。她戴着一副老花镜,织绣的速度很快。李妹就从十几岁就开始做织绣活,衣裤、帽子上的图案都是自己制作。“我现在每年都帮我孙女做一套衣服,她非常喜欢。”李妹就看着身边正在练习织绣的孙女说。
李妹就的孙女蒋芳丹今年12岁,刚上小学6年级。蒋芳丹说,她平时一有时间就跟着奶奶学织绣,现在已经能独立绣出一些小鸟、花朵等相对简单的图案。
蒋芳丹身上的衣服十分漂亮,衣服上的大领对襟用黑色和紫色的棉布制成,头饰由10余块黑底绣布依次叠放而成。蒋芳丹身穿的这套衣服是山子瑶比较有代表性的服饰。金秀有茶山瑶、坳瑶、花篮瑶、盘瑶、山子瑶等5个瑶族支系,他们的服装多采用黑色、蓝色或白色的单色棉布为底,配以红、黄、蓝、白、绿等彩色丝线。瑶族群众将对生产、生活的认知简化为各式图案,传统服饰记录着瑶族的历史。
李妹就介绍,织绣是瑶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民族传统刺绣艺术。“我们希望把这些技能传下去,让年轻人能继承我们瑶族织绣文化。”李妹就说,现在有不少人来这里向她学习织绣,她非常乐于把这些技巧传授给她们。
随着金秀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前来这里体验瑶族文化的游客越来越多,瑶族服饰深受欢迎,李妹就今年制作的5套瑶族服装都已销售出去。“一套瑶族服饰能卖4000多元,常常供不应求。”李妹就说。
看到做瑶族织绣能赚钱,不少外出打工的妇女回到家里重新拿起了针线,一些对织绣不太熟练的村民纷纷来到培训班“进修”,不少贫困户也通过织绣增加了收入。
廖海玲是长垌乡平孟村青山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往她只给自己和家人做衣服。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少游客想购买瑶族服装。她目前一边在村口摆摊卖土特产,一边做织绣活。“今年接了不少订单,现在手头还有7个山子瑶围裙订单没做完。”廖海玲说。
织绣培训班负责人盘修金说,县里会不定期组织织绣传承人、民间织绣艺人到村屯开展织绣技艺培训,培养年轻一代掌握瑶族织绣的技能。织绣培训班不仅能有效传承和发展瑶族织绣文化,也能拓宽瑶族妇女就业渠道。
“现在瑶族服饰销路非常好,制作速度常常跟不上市场需求。”盘修金说,瑶族服饰制作工艺纷繁复杂,以往有的村民不愿来学习。随着瑶族服饰在市场上需求量越来越大,来培训班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庞晓华介绍,县里通过培训、引导和扶持,让众多织绣能手从民族文化传播者成为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民族文化也在发展中得到更好传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