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青藏高原收获青稞的季节,湛蓝天空下绵延青山间,几条碧水汇流成一片巨大水面,仿佛一只腾飞的凤凰口衔金枝。四周道路交错纵横,乡镇村落点映其间,各种浓淡的金色方块,像天宇间的调色板,正描绘这片大地的精彩华章。
近日,“民族团结党旗红”网络主题活动来到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探访这里围绕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精神文明等重点工作,推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在采访中,金滩乡党委书记陈雪晴对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金滩乡地处海晏县东南部,辖9个行政村,总面积48万亩,耕地面积3.2万亩,是该县唯一一个农业乡。全乡农牧民有汉、蒙古、藏、土、回五个民族,乡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9个。在推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等方面,有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抓组织建设,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乡党委牵头抓总、亲自部署,定期召开党委会、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民族团结工作,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年初定计划,年终有总结,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采取“四个一批”措施解决影响村级发展的棘手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问题,进一步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为民族团结创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不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通过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广场文化周等形式,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抓经济建设,促民族团结共赢发展
一是紧盯“巩固提升原有产业、探索打造新型产业、加快推进链条产业发展”目标,立足优势资源,注重补齐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整合各类资金140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东达为代表的养殖业,以金滩、仓开、道阳为代表的托管经营和集约化种植业,以海东、光明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以岳峰为代表的加工业,以新泉为代表的家政冷链服务业等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布局。截至2019年底,东达、金滩2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其余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二是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抓党建促和谐、抓党建促脱贫”的思路,着力发挥党组织在引领发展、凝聚力量的核心作用,在全县首创能人议事会,搭建了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平台、能人之间抱团发展的平台、带动群众自我发展的平台,实现了从单一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拓展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等多领域的带动,促进了产业多元化发展,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抓基础建设,补齐民族事业发展短板
一是加强基础配套。该乡九村人畜安全饮水管网实现全覆盖,自来水全入户;农牧户生活用电全覆盖,电视实现户户通,农牧业生产用电扩容增设得以保障;村庄道路通畅率、通达率达100%;每村建有文化活动广场,建有面积达标的四室分离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并配有1名合格村医,建有200㎡以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全乡群众安全住房达100%,5村建有老年日间照料室;建有1所中心幼儿园和3所村级幼儿园;太阳能热水器、路灯普及率达80%;村容村貌有效改善。
二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垃圾一体化处理运行体系,选树“岳峰村卫生费统筹共治机制、光明村党员示范林建设、新泉村废旧宅基地盘活利用、东达村积分奖励机制以及姜柳盛村、仓开村、金滩村、海东村、道阳村五村畜禽散养规范养殖管理制度及养殖小区绿色养殖管理制度”等5个典型,实施完成220户“厕所革命”改建工程,建设11.3公里污水主管网配套工程,规范整治321户牲畜散养设施,改造提升30处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是大力改善民生。全乡农牧户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双签约”覆盖率达100%。全乡适龄儿童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无一人因贫辍学。多年来乡村两级奖励大中专院校学生资金达12万元。2016-2018年实施易地搬迁项目19户,其中县城安置18户,村内就近安置1 户,通过转移就业、后续产业发展,19户易地搬迁群众已全部实现可持续稳定增收。
抓意识形态建设,打造文明和谐乡村
按照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发挥思想引领、文明传递、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人人争创先进典型。在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及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同时,将“崇尚礼仪、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活动与“民族团结”等先进典型评选工作相结合,三年来共评选出“海晏榜样”“民族团结示范户”“好家风示范户”“廉洁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150余名。
文化活动凝心聚力。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依托“元宵节”“三八”“五四”等节日,组织各族群众参与文化活动40余场次,有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邻里互帮、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新风。
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各村每年在紧张的工作经费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抽出部分资金,用来表彰新考录大中专院校学生,在全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三年来共表彰大学生108名。
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了“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级文明实践网络,充分发挥五支队伍作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民族政策、“海晏榜样”等先进人物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抓“三治融合”,促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法治宣传,强化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普法小分队作用,在“3.15”“6.26”“12.4”等重要节点,多种形式向乡村干部、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提高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矛盾化解,强化社会稳定。以“五小化解法”为抓手,发挥党员队伍及综治队伍宣传员、信息员、化解员、监督员、调解员的作用,全力做好各类隐患、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网格建设,强化防控体系。依托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形成乡村社三级网格体系。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在乡政府所在地、315国道上下行线、各村重要路段安装视频监控探头75个,技防建设实现新突破。
扫黑除恶,巩固社会和谐。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精神文明、民族团结等工作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和乱象摸排整治力度,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扫黑除恶中,加强维稳形势分析研判,开展“行业清源”行动,做好重点人员帮扶管控,建章立制强化长效常治。
群防群治,推动平安建设。将综治维稳工作与民族宗教工作有机结合,引导金滩村阿尕图社牧民群众成立了治安联防队,在做好本村治安巡逻等常规工作的同时,发挥了社会稳定的维护者、民宗政策的宣传者、民族团结的倡导者的作用,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主要通过支部引领,不分民族、性别,多民族文化融合,带动大家的产业发展,经济收入提高。”陈雪晴最后强调,“通过社会治理,社会治安好了,人们的精气神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民族团结了,最终形成乡村和谐发展的局面。”
民族团结工作需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包括金滩乡在内的许多乡村,正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举措,形成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维护好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并且在确保生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设施农业、旅游产业等,巩固脱贫成果,让更多群众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原标题:【民族团结党旗红】金色乡村谱写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精彩华章
编辑:牛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