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村的‘致富果’,种植面积有600多亩……”这几天,在贵州省赤水市丙安镇三佛村的红心猕猴桃基地,村干部明小星正在给一个小伙子讲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小伙子叫叶灵,是赤水市乡村振兴骨干后备力量培训班的学员之一。
赤水乡村振兴骨干后备力量培训班是当地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定向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的培训班。首期培训于今年3月开班,目前已完成在校课程学习,进入社会实践阶段。赤水市委组织部根据乡镇、街道岗位需求情况和学员社会实践意愿,就近安排了47名学员到村(社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社会实践,待实践结束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员开展1年顶岗实习。
今年7月,叶灵来到丙安镇三佛村。村干部带着他实地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村里的产业和各家各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叶灵跟着村干部,边听边学边记录,希望尽快熟悉工作。
叶灵告诉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学习,他真正感受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小的时候,村里哪有产业可言?全村村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村里瓜果蔬菜都有了产业基地,出门是水泥路,变化真的很大。”叶灵说,“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村干部的默默付出。”
叶灵告诉记者,村里的工作繁杂琐碎,从上级政策宣传落实,到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都需要村干部协调解决。
实习以来,叶灵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也更有信心了。
叶霖也是首批到基层跟岗的实习学员,她被安排到市中街道锦绣社区。“刚参加实习,很多工作都不知道如何开展,幸好有社区的同志带我熟悉情况。”叶霖说,社区安排她暂时负责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等一些资料的整理和系统填写上报工作。
社区干部大多对电脑、网络技术不熟悉,在处理数据、信息填报上传等方面效率较低,叶霖的加入,有效缓解了社区的工作压力。
在复兴镇凉江村,实习学员刘兴也在村干部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第一项工作――填写扶贫资料。“扶贫工作一定要细致,数据、信息不能出错,要和扶贫对象反复核实。”村干部仔细为刘兴讲解相关资料填写要求,帮助他尽快熟悉工作。
“我们对乡村振兴人才进行培养是为了解决农村一线人才流失的问题,也是为了解决干部后继无人的困境,从而统筹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说。(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张 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