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直播回放|“双循环时代下的发展新格局”高端对话
导语:“双循环”新格局下,世界的经济重心将由欧美地区转回亚洲地区,届时将同步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及金融服务需求。香港必将找到新角色,新定位,迎来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新机遇。
由港股100强研究中心主办、财华社协办的“双循环时代的金融全球化”系列沙龙第一期今日通过线上直播方式举行,主题聚焦“双循环”时代下的发展新格局。(直播回放链接:http://www.fintv.hk/Zhcn/video/watch/347199)
长期研究战略问题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湘穗,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港股100強研究中心创办人、香港财华社集团主席、中港金融菁英交流中心主任劳玉仪女士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深入探析双循环战略下的发展新格局。
会议同时邀请到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女士、深圳松湖金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洪俊等进行了精彩分享与互动。
本次活动也获得了一系列机构及媒体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包括:深商总会、腾讯自选股、腾讯看点、凤凰网、新浪财经、今日头条、富途证券、华盛证券、花生文化、万得3C会议、路演中、金融界、和讯网、财联社、财通社、21财经、FX168、环球老虎财经、财视中国、融资中国、猛兽财经、智见。(排名不分先后)以下是精彩观点回放:
王湘穗:寻求实现竞争式共处的中美关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湘穗表示,当前世界正在进入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在后疫时代,百年变局正在加快演变。前一轮的全球化之舟正在倾覆,在原有体系崩毁之后、新秩序建立以前,世界将进入充满不确定性的大乱局,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美式全球体系加速瓦解;
二是模式之争和制度冲突加剧。“败疫国”挑起模式之争、制度之争、文明之争,使得建立疫后新的全球治理框架面临重重困难;
三是产业链、创新链开始重组。在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双重推动下,各国开始重建产业链和创新链。产业链、创新链已经出现本土化、区域化和完整化的动向;
四是金融武器化冲击全球货币体系。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危及到全球金融稳定,这是在国家间转嫁危机的重要方式;
五是民粹主义意识形态激化国家矛盾,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六是混合战争危及全球安全。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简单的回归冷战,甚至不是单纯的热战,而是组合多个领域、多种要素的混合战争。这将使全球稳定和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
七是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世界稳定。中美关系是目前世界上分量最重、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已经把世界带入到危机的边缘。
由此,王湘穗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审时度势,因时而作、顺势而为。对世界局势要有总体研判。美式体系终结之后,在新旧交接之间,还横亘着一个乱世。面对世界大乱局,要等冬尽春来的那一天;
二是做好自己的事。构建“双循环”,建立25亿人的泛东亚共同体;
三是处理好中美关系。目前中美两国关系已经进入大国竞争和战略博弈过程。新冠疫情并未改变中美之间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美强中弱的基本力量态势。不要幻想在短时间里就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寻求实现竞争式共处的中美关系。
在回答参会嘉宾关于“下半年应关注哪些重大风险”问题时,王湘穗表示,目前发生军事冲突可能性相对来讲比较低。但未来金融货币领域肯定是一个热点。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政客想把货币体系武器化,通过对美元体系的控制权来打压中国的经济,但如果这么做也会对美元体系造成重创。
贾康:以内促外 供需平衡是内循环的关键抓手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表示,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并没有变。对当前的挑战若能处理好,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在原来确定的现代化伟大复兴为导向的轨道上发展;
第二,美苏冷战结束以后,中美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融入了全球共享一个产业链的基本格局,这个也没有改变。我们在处理中美关系方面就要有守住底线斗而不破、决不脱钩的底气;
第三,内循环的概念和前面已经强调若干年的扩大内需是一脉相承的。进一步调动本土所有有效供给回应内需形成的内循环这方面,要成为我们进一步维持经济的景气和繁荣水平的一种主体支撑因素;
第四,我们决不放弃继续在国际循环这方面争取一切的可能性。内循环、外循环相互促进势所必然,合在一起,要形成新发展格局,就是要追求更高质量的、以结构优化和应变能力、主导能力提升的升级版发展态势。
在内循环方面,要掌握几个要领:
第一,要强调必须抓好有效投融资。本年度的投融资已经被概括为“两新一重”,从新经济到新型城镇化,再到传统基础设施,要合成投融资的通盘安排;
第二,以内循环为主体要特别注重怎么样优化收入再分配以释放14亿人口巨大经济体的消费潜力;
第三,中国要从短期看到中长期,总体上弥合二元经济的过程中,要在配套改革中间让要素充分地流动,首当其冲是要通过户籍改革等形成的配套改革,让更多的农村人口相对顺利地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构造内循环新局面;
第四,企业在外部阴晴不定的形势下,积极地进一步发展外贸的同时,需注重在必要的时候出口转内销;
第五,“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要以举国体制的2.0版,即新型举国体制来攻关,支持内循环。
所有这些,都需要在改革,即制度创新为龙头的努力攻坚克难之中,打开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潜力空间,来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回答参会嘉宾关于“双循环新格局下有哪些大机遇”的提问时,贾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其一。打造大湾区在战略意图上就是要打造一个可以和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湾区一比高下的一个强劲的增长极区域,要在改革解放生产力和开放催化与倒逼改革中形成新局面。这个新局面就是以内循环为主体和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之下,一定是要求已经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和深圳进一步向香港和澳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标,对接国际上成熟稳定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投资贸易便利化和高标准、法制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规则。
香港虽然经历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冲击,但对它的可能贡献一定不能够小看。这不在于它的GDP,而在于它非常稳定的在全球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香港的繁荣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和整个中国的和平崛起、现代化所带来的繁荣,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共命运的大湾区,要在双循环中共同往前升级发展。
劳玉仪:“双循环”格局下的香港金融市场新机遇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创办人、财华社集团主席、中港金融菁英交流中心主任劳玉仪女士在发言时表示,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重心,势必将由欧美地区转回亚洲地区,届时同步将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金融服务需求。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全亚洲最大的金融资产管理市场,以及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必将在“双循环”发展的战略新格局中找到新角色和新定位,迎来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的新机遇。
劳玉仪指出,香港可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布局“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担当起国内国际双向环球投资枢纽的责任。
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香港可以发挥连通国内国际市场的“双接轨”功能,如争取放宽香港企业进入大湾区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深度参与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用香港业界的国际运作经验和成熟的金融网络,促进资金融通,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此外,香港作为双向投资和环球商贸国际平台,还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找到新契机。香港可以充分发挥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优势,务实合作,帮助企业对接国内国际市场。
最后,劳玉仪重点提出,香港作为大湾区以及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重要节点,将迎来战略机遇期。香港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红利,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把握中概股回归的历史机遇,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的整体活力。此外,在汇聚人才、科技创新等领域,香港亦可通过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加强与内地相关领域的互动合作,为香港的发展谋新路。
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当前A股迎来黄金十年机会,现在正处于一轮慢牛长牛的初期。未来十年,居民储蓄大转移方向从楼市转向股市,今年已经显现出来这个趋势。截止九月份,今年虽然不是大牛市,新基金发行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一天售罄的爆款基金频频出现,说明在“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之下,大量资金正在流入股市寻找机会。投资方向上,从配置领域来看,消费、券商和科技仍然是他建议大家重点配置的方向,首先,消费股是长期以来看好的品种,消费三剑客:白酒、医药、食品饮料具有真正的品牌价值和真正的增长能力,过去几年已经给大家带来了比较可观的回报。从短期来看,消费股估值较高,但从长期来看,它们的品牌价值以及业绩增长能力将推动消费股不断创新高。他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依然在消费和科技两大领域。未来居民储蓄将从楼市转向股市。
深圳松湖金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洪俊表示,在新的形势下,香港跟深圳的金融互动非常有意义。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和平台。深港金融互动可以利用香港的优势,多发行境外主流的ETF,有利于境内人民币不出境就可以买到各种国际主流的ETF产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表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格局与秩序重构恐难避免,应加快推动亚洲经济循环。如何利用亚洲产业合作优势促进亚洲经贸大循环,她提出,亚洲应把在合力抗击疫情的做法延伸到产业链、供应链层面。
短期看,需要推动产业链修复和供应链运转,加快货物通关和通行效率,确保物流畅通,协同修复供应链,保障供应链稳定。
中期看,亚洲应积极加强在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如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试验田,加速数字融合,并进一步拓展至东盟地区,全面提升亚洲价值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长期看,应加强亚洲价值链整合,尽早推动RCEP在年内达成,并通过自贸协定加速要素更大范围的自由流动,加速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