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对于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了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园、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各类园区2000多家。其中仅河北省就有155家列入国家经济开发区目录,2019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5311.3亿元,同比增长16.3%。
为什么这些园区能在30年间取得如此显著成效?笔者认为,这得益于这些园区在发挥好集约、共享、延展等特性上狠下了功夫,使得园区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发挥集约特性,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发展经济开发区,其主要目的在于产生集聚效应。然而,这种集聚绝不是低成本的产业扩张,而是通过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的集聚,使其由集聚迈向集约,从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链条。因此,设置产业门槛,提高投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关口。例如,河北省在2018年就专门做出规定,要求开发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50万元/亩以上,亩均税收达到15万元/年以上。这就对开发区的发展形成了硬性约束,使得开发区的集约效应得到凸显。
发挥共享特性,减少企业成本投入。根据测算,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产业园区能够节省基础设施投入20%,节约用地30%,减少能耗和管理成本40%。园区化发展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效,就是共享经济带来的收益。比如兴建一个单独的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水、电、路、暖等都需要自己解决,这就使得投资成本一点都不能减少。但通过园区建设,所有配套设施都由园区集中提供,这就使得企业主体大大减少了投资成本。例如,河北沧州的渤海新区医药产业园区,就集中了上百家京津产业转移企业。在建设中,企业只管院墙以内的事情,一切配套都由园区集中解决。在此落户的多个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入驻产业园区非常省事,单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两项,就能使企业减少投资成本1/4以上。除了共享基础设施外,企业还可以共享科技服务,比如河北大多数园区都建有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咨询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大大推动了企业和产业的科技提升。
发挥延展特性,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园区经济,发挥园区的延展特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用活资源优势,通过实施链条经济和循环经济,使得产业在内涵和外延发展上均获丰收。例如,河北为全国第一钢铁大省,发展钢延产业对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促进经济质量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于是该省依托钢铁企业,大力发展钢铁装备制造园区、装配式住宅加工园区等耗钢产业,其中耗钢产业中的装备制造业连续多年增加值达到两位数以上。这当中,作为全省第一钢铁大市的迁安,就通过耗钢产业园区建设,使得本市耗钢率由过去的不足7%提高到目前的近40%。
除了直接延展外,循环经济利用也是产业园区的特性之一。例如曹妃甸工业区就将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建成了互为基础、互相关联的产业链条,让余压、余气、粉煤灰、钢渣、海水淡化浓盐水废弃物都成为全新的工业资源;渤海新区则在建区之时就为园区规划了“企业内部微循环、企业之间小循环、园区之间中循环、整个新区大循环”的发展思路,使得全区因循环经济带来的产业收益达到10亿元以上。(□ 宋美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