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牛肉数量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进口量将突破200万吨。在进口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内的养牛业也在快速发展,在养牛业,有一句行话叫做“母牛好好一窝,公牛好好一坡”,在2019年的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一头种公牛居然卖出了二十多万元的价格。
01
存栏量锐减、精饲料断顿
肉牛良种繁育中心遭遇尴尬境地
陕西秦川牛业公司是位于陕西省杨凌农业示范区的一家秦川牛养殖场,同时这里也被政府部门命名为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
秦川牛养殖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的黄牛中,有五大黄牛的说法,秦川牛居五大黄牛之首,有国之瑰宝的美誉。然而《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这家养牛场的精饲料已经断供好几天了,饲养员只能给牛全部喂粗饲料了。
养殖场显然遭遇了麻烦。但事实上,这家养牛场在业界的地位举足轻重,2005年,随着当地政府对秦川牛保种问题的日益重视,这家养殖场被政府授牌,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秦川牛产业化基地等,就是希望在秦川牛繁育保种方面承担重要的职责。
政府的授牌命名
2005年前后,针对中国本土五大黄牛,各地都有人提出保种,但现在,有些品种已经灭绝。
为了支持秦川牛业公司对秦川牛的繁育发展,从2005年起,不仅国家和陕西省在资金和项目上一直给予支持,杨凌农业示范区也给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陕西秦川牛业公司最初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到2010年时,它的秦川牛存栏量达到了顶峰,有3500-5000头左右,但是10年过去了,这家龙头企业秦川牛存栏量却至少比10年前下降了一多半。
原来,与国外品种或杂交牛相比,养秦川牛见效慢。于是,大家都不愿意再养秦川牛了。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田万强
专家认为,面对洋品种和杂交牛的四面围剿,秦川牛已有灭种危险。一场秦川牛的基因保卫战或者突围战已经打响。
秦川牛要保种,必须要保证足够的数量规模。陕西省秦川牛原种场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秦川牛原种场。然而迫于经济压力,他们在今年卖掉了42头种公牛,目前只剩下最后两头成年种公牛。
最后两头成年种公牛
2019年,在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举办的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一头种公牛拍出了24万元的高价,足见种公牛有多么金贵。
种公牛拍卖会现场
可是,陕西秦川牛原种场今年卖掉的42头种公牛却是按照肉牛的价格卖了。樊场长说,这是市场行情,他们也很无奈。
目前,原种场里能够参加配种的成年母牛现有140头以上。而要保证种群的正常繁育,140头基础母牛至少应该配备14头种公牛,但现在只剩2头,明显配比失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田万强
为避免公牛母牛配比失衡,原种场从外面买了12头公牛的精液冷冻在一个液氮罐子里。两头种公牛加上购买的12头牛的冷冻精液,相当于原种场目前养了14头种公牛。这个数量正好完成了陕西省主管部门十几年前给他们定的保种最低指标。
液氮罐子
陕西省农牧良种场秦川牛原种场场长 张金川
02
科研人员奋起直追
本土种牛品种改良任重道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一直从事肉牛奶牛遗传改良、生物技术育种、健康养殖和产业化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他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秦川牛的保种工作。作为五大黄牛之首,如今四面楚歌,昝林森心急如焚。值得欣慰的是,在2010年,昝林森团队的科技攻关终于取得阶段性突破,培育出了新品系秦川牛。
昝林森
提高肉牛生长速度的一个办法是像洋品种那样用精饲料喂养,但是,昝林森认为,这条路子不适合中国。
昝林森认为,耐粗饲的秦川牛正是适合中国发展的肉牛品种。昝林森团队培育出的秦川牛新品系肉牛经过选育改良,在与洋品种的正面交锋中,已经走出关中,在西北地区打开了一条突围的通道。
昝林森团队培育出的秦川牛
秦川牛的突围虽然找到了突破口,但昝林森认为,本土黄牛保种事关产业安全,为避免过度依赖引进和进口被卡脖子,急需加强顶层设计。
半小时观察:核心突破 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近年来我国肉牛育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良种覆盖率低、品种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仍制约着肉牛种业的发展。保护优质的种业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良,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整个农业产业的“芯片”,更是直接关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我们期待着,在这个核心领域能够早日取得突破,给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