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为7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增幅由负转正。与此同时,前三季度,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了由负转正。
分析认为,虽然海外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向长期化、结构化发展,但是中国经济的修复进程不仅在总量上稳中有进,在结构上亦逐步改善。展望四季度,随着海外秋冬季新一轮疫情席卷而至,中国经济的韧性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政策力度料将保持总体平稳,政策的边际转向预计在明年上半年才会到来。
看点一: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67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亿元,增长0.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从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看,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确实是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的活力。
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知名国际组织纷纷上调对我国经济增长预期。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预计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幅有望达1.9%,较6月预测上调0.9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近期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2%,比6月初预计的1%上调1个百分点,同时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9%。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更新的全球宏观展望报告,也将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1%上调至1.9%,同时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
中国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新冠疫情,支持了经济复苏是多数分析人士的共同看法。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这与IMF的10月最新预测相互验证,表明中国将大概率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增速转正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引擎的“双转正”。
看点二:全年就业目标基本完成
稳就业是实现“六稳”“六保”的关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调查失业率呈现了稳中有落的态势。
从周平均工作时间和农民工就业数量来看,与之前的变化不大。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952万人,和二季度末相比增加了200万人,说明外出务工劳动力是在增加,趋于好转。
从居民收入看,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
刘爱华表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和前三季度经济增长0.7%,基本同步。
据介绍,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尤其比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
刘爱华也强调,就业压力仍比较大,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保市场主体、助企纾困、鼓励灵活就业等措施,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缓解这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
看点三:新经济对整体经济带动非常显著
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长;环比增长1.18%。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4.7%,实现了较快增长。
同时,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2%、6.8%、4.5%。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
刘爱华说,网上购物、直播带货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5G建设、轨道交通这些新基建、新消费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9月份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0%,智能手表产量增长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50%。
“总体来讲,这些新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刘爱华表示。
看点四: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持续回升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3%和8.7%。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1.2%、9.3%;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4%、16.9%、16.8%。社会领域投资增长9.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0.3%、12.7%,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5.1、1.9个百分点。
伍超明表示,这体现在外有压力、内有动力、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疫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看点五:投资修复速度仍领先消费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步回升。具体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2.7%;制造业投资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截至9月底,今年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3655亿元,仅余3845亿元未发行,债券发行已临近尾声。资金来源基本能够保障,但并未大幅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原因一方面是形成实物工作量尚需时间,另一方面可能源于缺乏好的项目对接。
同时,制造业投资仍然处于负增长区间,但反弹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包括:一是终端需求好转推动价格回升,有助于企业扩大资本开支。8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1%,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9%以上增速,利润增速改善有利于稳定企业家信心;二是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已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三是政策支持。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补短板、锻长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投资表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9月当月投资增速为7.5%,表明整体修复速度依然领先于消费。
看点六:消费出现“报复性反弹”特征
数据显示,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增长。王静文表示,需求端三大动力表现出全面好转趋势,其反弹速度甚至高于供给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汽车消费增长较快。9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长11.2%,略低于上月的11.8%,但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11%以上的增长水平。
王静文认为,主要跟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需求有关。具体到汽车消费档次,则呈现出“豪华车表现强劲、合资品牌相对较稳、自主品牌份额逐渐被挤压”的特征,显示高收入群体收入受疫情影响比较小。
程实表示,展望四季度,四季度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一方面,在经历“十一黄金周”的防疫大考之后,未来更多的消费场景以及线下服务消费需求有望被加速激活,并迎来对此前防疫限制时期的消费补偿。另一方面,得益于城镇新增就业月度增量以及央行调查居民当期收入指数的持续回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望稳步修复。
刘爱华强调,虽然消费需求确实处于回暖态势,但增速微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月份增长3.3%。从累计来看,前三季度下降7.2%,是比较大的降幅,虽然趋势上是恢复的,但整体上水平还是比较低,离回到正常水平还是有距离。
程实认为,在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环境下,四季度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增速优势料将进一步凸显,并从多个角度支撑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视野下的相对表现。政策力度料将保持总体平稳,政策的边际转向预计在明年上半年才会到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