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0月21日电 题:保障渔业潜水员安全作业——首期渔业潜水培训填补行业空白
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魏玉坤
渔业潜水及水下作业人员是支撑现代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资源。由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主办的首期渔业潜水员培训班21日在山东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结束。此次培训填补了国家渔业潜水行业自律发展空白,将有效提升我国渔业产业潜水捕捞和水下作业安全水平,保障国家现代渔业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渔业潜水员普遍未接受专业培训
身穿潜水服,口含潜水咬嘴,手拿网兜,纵身潜入海底采捕海产品……这是渔业潜水员给人的一般印象。他们被称作“猛子”,在沿海或内陆湖泊、河流等水域从事水产品捕捞、水下作业等工作。
我国有2000多万渔民,其中数以万计的人员从事潜水捕捞、海洋牧场、网箱养殖等渔业水下运维工作,但渔业捕捞等涉渔产业的潜水及水下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方面都长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潜水时间过长、冒险潜水、潜水不减压,潜水捕捞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宋家慧说,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在长达10年的调研过程当中发现,我国沿海渔业潜水基本处在原始和无序状态,事故频发、隐患不断,渔业产业潜水和水下作业严重疏于管理现象亟待解决。
据介绍,我国渔业潜水员普遍没有接受专业培训,行业发展面临多重难题:当地潜水人员不足,引进的外地潜水人员缺乏基本作业经验,且流动性大,不易管理;从业人员普遍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础潜水安全知识储备,应急自救能力和水下安全作业培训基本空白,死亡和致残风险极高。
“各地迫切需要通过协会系统性培训,组建起规范严谨、健康安全作业的渔业潜水员队伍,并通过建立实施监管制度和行业健康安全标准规范,形成科学管理模式。”宋家慧说。
着力提升渔业潜水员专业能力
“通过参加此次培训,系统学习了潜水规范操作,学会正确规避风险,在之后的潜水捕捞作业中能更好保护自身安全。”参与首期渔业潜水员培训的渔业潜水员赵文隆说。
长岛以鲍鱼、贝、海参为主的家庭作坊式作业兴盛,拥有海洋动物282科、650多种,盛产230余种贝藻鱼类水产品;栖息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斑海豹400余只。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俊红告诉记者,2019年全区渔业产量约40.3万吨,渔业高峰期从业人员约2万人,其中岛外人员约5700人。
宋家慧介绍,首期培训活动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进行:理论培训包括自携式潜水、水面供气需供式潜水、潜水医学、潜水事故与应急处置等;实操培训主要包括自携式及水面供气需供式潜水装具的操作程序、水下供气中断的模拟训练、潜水减压的操作程序等。
据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潜水培训中心主任徐庆文介绍,此次培训由中心进行教学。
“此次培训首次编制了针对渔业潜水员的规范性培训大纲,通过培训,渔业潜水员对潜水法规、潜水医学基础知识有了大致了解,熟练掌握了水面供气需供式潜水及自携式潜水的操作技能,满足渔业潜水员工作需求和安全减压返回水面的能力要求,进一步促进从业人员安全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徐庆文说。
加快建设作业健康安全标准和自律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沿海渔业养殖和水产品捕捞规模快速发展,渔业潜水从业人员队伍逐步扩大。
以干海参为例,数据显示,国内干海参产量逐年增长,从2014年的4030吨增长到2018年的4379吨,预计到2025年产量将达5406吨。宋家慧说,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带动我国渔业潜水从业人员队伍扩充。
“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将首批培训班放在长岛进行,填补了国家行业空白,也解决了长岛缺乏渔业潜水培训资源的窘境。”王俊红说,对渔业潜水从业人员实施科学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潜水捕捞安全作业水平,大幅减少潜水事故发生。
“建立健全渔业潜水作业健康安全标准和自律管理体系,将是渔业潜水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王俊红说。
据介绍,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与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将紧密围绕试验区发展目标和创建国家渔业潜水安全发展试点,以打造健康安全海洋牧场和潜水旅游中心为抓手,大幅提升长岛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和水上水下作业安全水平,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推进渔业潜水行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下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为配合渔业潜水和休闲潜水事业发展,试验区急需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水下应急救援队伍,并制定相应应急救援机制,支撑和助推试验区安全可持续发展。”宋家慧说,在水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过程中,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将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