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22日电(记者 姜刚)纪念新中国治淮七十周年座谈会22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肖幼在座谈会上表示,经过70年治理,淮河流域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体系,为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患水难,困扰沿淮儿女上千年。新中国初期以前的450年间,淮河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0年至今,国务院先后12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使用。
记者了解到,经过70年治理,淮河流域基本建立了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初步形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体系,逐步构建了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70年来,我们始终秉持‘蓄泄兼筹’方针,上游兴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利用湖泊洼地建设行蓄洪区滞蓄洪水、整治河道畅流洪水,下游扩大入江入海能力下泄洪水,建成一大批控制性枢纽工程。”肖幼介绍说,这些水利工程和防汛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一起,组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依靠这个体系和先进的防洪理念,淮河流域成功应对了2003年、2007年等多次流域性大洪水,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今年7月,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无一人因洪伤亡,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
据悉,70年间,我国治淮总投入9000多亿元,建成各类水库6300余座,堤防6.3万公里,各类水闸2.2万座,直接经济效益4.7万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