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管涛 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 |《中国外汇》2020年第21期
2017年,中国经济在经历多年持续下行后首次增速回升,引发了业界所谓“经济新周期”的激烈争论。“新周期”成为一时之显学。近期,又有一种“新周期”概念被热炒起来,即人民币对外升值的所谓“汇率新周期”。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三次遇“7”不过后,终于在去年8月份应声而破。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经济衰退、金融动荡、大国博弈等轮番冲击下,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到5月底跌至十二年来的新低。但自6月初起止跌反弹,最近又创下了一年半来的新高。于是,人民币“汇率新周期”之说越炒越热。
事实上,最近人民币汇率走强,主要是因为国内疫情防控出色、经济率先复苏、中外利差扩大、美元指数走弱等基本面因素战胜了各种消息面的利空。从理论上讲,任何时点上,影响汇率升跌的因素都会同时存在。只不过,有时以升为主导,有时又以跌为主导,导致市场汇率呈现出非线性随机游走的多重均衡特征。如果以简单线性外推,往往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另一方面,影响货币升贬值的因素共存,也就导致汇率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呈现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
从实体经济看,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基本平衡,显示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合理;从金融部门看,低(升)买高(跌)卖的汇率稳定器作用正常发挥,民间对外净负债保持基本稳定,资本流动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偏中性。在此背景下,随着去年汇率突破重要心理关口,人民币汇率走势大开大合乃情理之中。比如前期,在9月18日创年内新高后,境内人民币汇率即出现了一波快速调整:9月底,中间价和收盘价各回调了约0.8%;但双节长假过后首个交易日(10月9日),中间价就收复了大部分失地,收盘价则创下年内新高。
尽管疫情防控有力、经济稳中有进,但中央一再强调,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今后一个时期,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因此,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最近,中央进一步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将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上述判断和战略,对于预判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启示是:中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从而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内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大,又可能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通俗地讲,就是当市场过分悲观时,中国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差;而当市场过于乐观时,中国前景也并非是一片光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的这波反弹已累积了一定升幅,市场需要关注复苏利好兑现、外汇政策调整、海外疫情反弹、美国选情意外、金融市场变盘等因素可能触发的人民币汇率回调。
作为并非专业从事外汇交易的绝大多数企业,与其去猜是否存在所谓“汇率新周期”,还不如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新常态,进一步树立风险中性意识,逐步健全财务纪律,减少货币错配,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管理好汇率风险,以集中精力做好主业。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财务冲击,就是又一次生动的汇率风险教育。如果大部分企业都能从微观层面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风险,那么就能够在国家宏观层面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享受汇率灵活、金融开放带来的好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