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11月2日电题:上承“一网通办”,下接“一窗通办”,厦门再出便民实招
新华社记者 颜之宏
“下了高铁一摸,发现身份证丢了,以为必须到派出所才能补办临时身份证明,没想到在这台机器上不到一分钟就办好了。”经酒店前台工作人员指引,从漳州来厦门游玩的沈聪日前顺利地在一家便利店的“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上,办理了“盖有红章”的临时身份证明。有了这张临时身份证明,不仅酒店入住的问题解决了,回程进站乘车也不再需要另外补办其他证明了。
补办临时身份证明、打印社保和公积金缴存证明、退休人员养老金资格认证……在厦门,300多台“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被安放在便利店、银行、写字楼和企业园区等场所内,为有政务服务需要的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在厦门岛内,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找到一台这样的“移动式政务服务大厅”。“e政务”已汇集了12个部门的113项便民业务,累计办件量超260万件。
为什么政务服务小程序上可以查询办理的事项,还要在线下设立专门的自助服务一体机呢?“在公积金相关业务中,线上只能查询却打印不了缴存证明,线下专门跑一趟行政服务中心又太麻烦。”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审批服务科科长陈松泉告诉记者,“e政务”的出现,满足了群众“证明(件)打印”的需要,继而线下服务资源可以更多转向其他复杂业务中去。
同时,居民区内的“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大多放置在便利店内,店员经过培训后,成为群众办事的辅助人员。这给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且行动不便的“银发族”提供了“数字留白”的空间,让电子政务服务发挥其应有的普惠作用。
“对企业而言,‘e政务’的入驻让我们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在厦门航空公司的职工服务中心,“e政务”成为不少员工日常办理政务服务的首选。该中心经理张云欣给记者算了一笔“人力账”:2019年4月至今,厦航职工在“e政务”上的办件量达到7000多件,按照办理每件事项需耗时半天计算,“e政务”为厦航职工节省了几十万元的办事成本。
政务服务平台要发挥作用,核心是后台数据共享,“e政务”凭什么让不同部门间愿意互通数据?“安全性和零成本是关键。”该项目负责人马翠琳告诉记者,“e政务”的后台数据在交互过程中,各部门只输出办件查询结果,而不交换具体数据,因此没有数据泄露的隐忧。同时,“e政务”将单一功能的政务服务终端机进行模块整合,改变了过去不同部门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过程中反复投入的窘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e政务”已服务群众13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59%,避免企业因减产造成的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节省财政开支超4000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