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1月6日电(记者 邵琨)沿黄河大堤驶入乔庄镇,方方正正的虾塘一个接一个,一片连一片。这些年,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的不少村庄通过在盐碱地里养殖南美白对虾,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富裕,升腾出乡村振兴新希望(行情000876,诊股)。
走进乔庄镇三合村,不少村民在忙着清理虾塘、拔草。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李志中说:“村里每家每户都有虾池子。现在虾都卖完了,虾塘清淤为来年做准备。为了保证生态养殖,虾池旁边的杂草要人工拔掉。”
三合村的土地大都是盐碱涝洼地,泛白的地上曾长着一片片芦苇。村民尝试种植小麦、棉花、水稻,但都以失败告终,村子一度陷入贫困。
“那时候的乔庄,盐碱地多、光棍多、要饭的多、破屋烂墙多,没人愿意来这里。”李志中回忆说。
不改变,只能继续受穷。三合村临近黄河,盐碱地里挖出的坑塘中有半米多深的水。这里的水含盐量高,或许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于是,2004年,三合村的村干部带头摸索在盐碱地里挖塘养虾。试验成功后,三合村及周边村民开始大面积养殖南美白对虾。
“小虾苗要先经过淡化处理,再放到大棚里的虾池养30天左右,然后才能放到盐碱地里挖的露天虾塘里。”李志中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对虾养殖已成为乔庄镇的主导产业,从虾苗淡化、饲料供应、病害防治到产品销售、冷储加工,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成熟。乔庄镇水产办主任程玉华说,目前,全镇南美白对虾虾池达到1.2万个,超千亩的养殖基地有11个,虾苗淡化企业33家,年供苗能力20亿尾,
行走在乔庄镇,随处可见虾苗厂和虾料商店。当地村民说,现在村里有一支专门捕虾的队伍。到了收获季节,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上门服务。八九个人,一个小时就能把一个虾池里的虾捕捞上来,非常方便。
每到对虾收获季节,很多货车就停在养殖户的虾塘边,一筐筐大虾运往全国各地。这是虾农最高兴的时候。李志中有8个虾池,今年收入20多万元。他说:“村里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养虾收入达到1000万元。”
近年来,博兴县对沿黄河各镇低洼盐碱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标准化池塘、工厂化养殖车间,配套水利工程、道路管网、电力服务设施等,建立现代渔业园区,彻底改善了渔业生产条件。为了降低养殖风险,今年博兴县财政还补贴300万元鼓励虾农进行养殖保险。
如今,乔庄镇虾农的养殖模式开始由一年一茬变成一年两茬,科技水平越来越高。
“6名技术员全是大学生,查看虾苗用显微镜,检验水体用专业的水质检测仪……”旭升水产公司负责人徐聪说。
随着养殖经验积累和技术提升,当地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和效益逐年提升,虾农的收入也稳步增长。乔庄镇养殖面积由最初的不足400亩扩大到3.5万亩;产量由亩产均值2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效益由原先的亩纯收入3000元提升到现在的1.5万元。
李志中说:“现在我们的虾根本不愁销路,就怕产量低不够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