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1月6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出席并介绍金融机构合理让利落实进展有关情况,并就银行业保险业风险化解、货币政策未来调整方向等问题作出回应。
刘国强表示,根据央行和银保监会数据测算,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以及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渠道,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
金融系统已向实体
让利1.25万亿
谈及金融让利实体的细项,刘国强透露,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为实体经济让利约6250亿元,通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这两个直达工具让利约2750亿元,再加上通过减免服务费用、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措施,金融系统合计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完成了全年让利1.5万亿元的序时进度。
梁涛表示,1~9月,21家全国性银行服务收费减费让利1873亿元,银行业整体减费让利约2743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减费让利3600亿元左右。银行在服务收费方面的合理让利支出,一部分由银行本身承担,一部分通过优化风控、加强管理来压降成本,不会影响银行自身稳健运营。
梁涛还透露,在鼓励支持合理让利的同时,银保监会大力整治违规收费行为,开展市场乱象整治、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和小微企业融资收费检查,保持严监管氛围。目前银保监会正在开展新一轮的清理银行乱收费专项行动,通过组织银行自查和开展监管检查,坚决遏制并及时整改清退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对查出的违法违规案例将继续通报。
特殊时期政策
将适时适度调整
随着经济复苏形势的持续向好,市场也在关注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调控是否会出现调整。对此,刘国强表示,结合最近的一些调研看,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政策效果正在发挥作用,市场信心在恢复。面对这种情况,总体上要继续保持松紧适度。当然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政策突然中断可能很多方面适应不了。
孙国峰表示,央行通过政策利率来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利率,这个传导渠道是通畅的。
今年来,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旺盛,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需求也十分强劲。2020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6%,连续7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9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4.92%,比上年12月下降0.9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特征,融资需求在增强。包括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仍然十分强劲,说明当前的贷款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刘国强称,今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坚持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的方向,以制度和政策的确定性应对高度的不确定性。前期由于疫情原因,不确定性非常大,政策则用确定性加以应对。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保障一定的流动性供给量,当然不能太多,不能溢出来。另外,资金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要有确定性的预期。此外,资金要流向实体经济,不要去玩“钱生钱”的游戏。让这三个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性,效果是好的。
刘国强称,特殊时期的政策也不能长期化,退出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但是退出的时机和方式需要进行认真评估,主要是根据经济恢复的状况进行评估。金融还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济状况决定金融的政策应该怎么去适应。
孙国峰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一方面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央行将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
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港股06178)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体系为主导,银行贷款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比例最大,因此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降在让利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在政策的合理引导下,未来贷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下降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之中加点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来源于贷款实际利率与LPR利差的压缩。
张旭表示,LPR改革之后,原“双轨制”中的两条轨道合并为一条新的轨道:MLF利率-LPR-贷款实际利率。这个传导链条绕开了债券市场利率,也规避了从债券到贷款市场这一效率最低、稳定性最差的薄弱环节,可以做到在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同时不明显降低债券利率,避免了部分投资者过度加杠杆。
把所有金融活动
纳入统一监管
疫情以来,金融体系除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外,也在加大防范化解风险的力度,减少疫情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梁涛表示,前三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1.5万亿元,同比多提取2068亿元;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亿元。三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06%;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2.6%,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抵御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
刘福寿表示,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目前,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境内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为80.2%,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也全部纳入不良。
刘福寿还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得到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到目前的3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配合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在压降存量风险的同时,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规范融资,近三年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政府债券11万亿元。
刘福寿称,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但受内外部各方面因素影响,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必须充分重视、冷静研判。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增强风险意识,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把风险估计得更全面,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充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此外,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刘福寿表示,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我们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