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年轻组
作者 | 常芳菲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刘璇最近一次走进大众视线是以母亲的身份。
在综艺《新生日记》第二季里,刘璇给儿子制订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面对儿子的哭闹,她义正辞严:“(写字这件事)你哭也得写,开开心心的也得写,翻滚着也得写。”
在微博话题里,#刘璇铁血教育#都有超过两千万的阅读量。丈夫王弢半认真地说,只要她决定了一件事情,你(孩子)就必须完成。我是她教育体制下,唯一的逃兵。
在很多人心里,刘璇面目模糊。她是一个贴着“铁血”标签的母亲,是让国旗升到最高处、自己默默流泪的运动员。
其实,刘璇已经走下平衡木19年了。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一个女性如何克服巨大的惯性,试图在生活里,寻找新的平衡。
设立目标、拼尽全力、目标达成。这是体操运动员刘璇相信了很长时间的事情。最有力的证据是她在21岁的年纪拿到了奥运会平衡木的金牌。
当你在B站搜索“刘璇”,2000年悉尼奥运会平衡木决赛的视频会充满整个屏幕。俄语、日语版本解说的开头都极为镇静,小小直、直体后空翻、鹿跳结环跳、杨波跳、单腿反转360度,所有人鸦雀无声。直到后空翻两周下法前,看到刘璇像老虎一样凶狠的眼神,解说员都激动起来。
她稳稳站住了。“转到一周半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了,我一定能站住。”刘璇说。
最终,刘璇以9.825的成绩,0.025的微弱优势击败了俄罗斯选手,拿到了冠军。
很难说21岁的年龄对一个运动员意味着什么,但对刘璇来说,年龄除了带来“奶奶”这个外号,还带来了更难控制的体重、更难恢复的体力、更强烈的孤独感。
但她目标明确,“要性”极强。
刘璇总是偷偷给自己加量,减重跑步要跑得比规定多,回到宿舍再加练身体素质。到后来,每天她只要十指紧扣、深吸口气就知道体重涨了没有。双手举起成平行,就知道一天的训练状态如何。
很多时候,刘璇都是跟自己较劲。队友毕文静在一次采访里说,如果训练的时候,成套动作总是失败,刘璇就会对着墙、角落、一切没人的地方,做发狠的表情。毕文静一边说一边学刘璇使劲咬住嘴唇。
有一次大运动量队内测试结束之后,刘璇体力恢复得不好,所以高低杠的动作不标准。当时的教练陆指导生气了:你练成这样不如别练。说完要伸手拉她离开体操房,结果刘璇死命拽住柜子的边角,不愿意出去。“我当时真的太想练了。”她说。
悬垂举腿、推倒立每天50个起,跳步要求双腿一前一后打开超过180度,每天早晨要做50个以上。有时候她觉得腰都要撅折了,可一样不允许自己降低练习标准。
刘璇当运动员的时代,体操训练讲究从严、从难、大训练量。直到训练到运动员的极限,形成肌肉记忆。这个量,刘璇用“闻风丧胆”来形容。当时,每个运动员都盼着生病,有一次刘璇的后脑勺磕在跳马铁质的起跳板上,立刻划开一个大口子,血一路滴到地板上。队友看到立刻惊呼:“你怎么又可以休息!”
退役后刘璇参加舞蹈综艺,有网友说她腿粗。经纪人小心翼翼地观察她的反应,结果她全然没当成一回事。
“这是我们这一代运动员吃苦耐劳的象征。”她在自传里写。
那段时间,刘璇每天的时间都被精准切割,每段时间都有必须完成的事情。运动队时代的作息表,她至今倒背如流:
这样作息,体操房、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刘璇重复了16年。这是她对秩序的启蒙。
这种秩序感延续到了育儿上。
于是在《新生日记》第二季里,我们看到了她照样给儿子“雄赳赳”制定了作息表。从早晨6:30到晚上9点,每个小时都有要做的事情,孩子想要通过哭闹逃避任务是不可能的。
刘璇为儿子制订的作息表
图片来自刘璇微博
儿子吃的每样食物都要用电子称量,不太放盐,决不允许吃糖。
生活里她也是如此。打开家里的冰箱,蔬菜永远按照颜色排列,整齐码在格子里。丈夫王弢每次乱摆之后,刘璇都要重新整理。家里要整洁,用过的东西永远第一时间恢复原位。
《新生日记》拍到一半,孕期受荷尔蒙影响,她情绪起伏很大,甚至想过干脆不拍了。但她坚持下来。她说服自己的理由是——当初答应了的事情,我就一定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体重依然是悬在空中的利剑。
刘璇现在的家里有七个体重秤,有的来自朋友送的,有的是自己买的,不知不觉攒到七个。它们被放置在各个房间的角落,用来确保任何时刻,身处任何房间,刘璇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体重。
这种“严格要求”,她有时也用在别人身上。她前段时间碰到了一个师姐,她发现对方坐下,腰腹间就堆出一圈肉。“你要控制一下体重了。”她直说,“等我过了哺乳期,我也要开始减肥。保持一个轻盈的体态是必须的。”
想要探知刘璇对体重执着的原因,要追溯到国家队时期。
正式开始训练之前,每个运动员都要先上秤,身高158cm的刘璇被要求体重控制在47公斤,体脂率长年压在18.5%的正常线上。如果前一天训练结束体重降低到46.5公斤,教练会“得寸进尺”地要求她把这个体重保持到第二天早晨。“这是非常难的。”刘璇说。
如果有人体重超标,哪怕是一两,都要暂停训练,先去操场跑完8公里,如果再被发现超标,就要穿着不透气的出汗服去32度以上的跳水馆跑100圈,直到体重合格为止。有些运动员跑得实在太累,就索性在操场上走。刘璇从来不敢。
她有一次为了减掉半斤体重,在桑拿房一口气蒸了90分钟,直到晕倒之后才被抬出来。退役之后,她对温泉、桑拿一律敬而远之。
后期控体重最狠的时候,她每天用量酒器喝水。零食、饮料一概拒绝。夏天训练完实在太想喝汽水,就用健力宝在嘴里涮一下,吐掉;实在太馋,就把想吃的东西嚼一嚼,吐掉。精细碳水化合物更是她的敌人。直到2015年怀孕前,刘璇坚持20多年没有吃过米饭。她告诉我,“我这辈子吃过的饭,可能还没正常人一个月吃得多。”
叛逆、反抗,她从没有想过。“在教练和我的心里,只有合格和不合格这两件事,不会有别的。”她说。
对从小生活在高竞争环境里的刘璇来说,秩序意味着安全感,意味着胜利的入场券。她总是会不断设想自己、对手的很多状况,然后准备Plan B。“我们运动员,从来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她说。
但退役后,孩子的到来一再打破了这种秩序感。
首先是整洁。原来运动队的军事化管理,要求被子叠成豆腐块,桌上不允许乱摆东西。但几岁的孩子才不会管那些规矩。“我现在也就放松对整洁对标准了。”刘璇说。
对自己的要求有时候也不能如愿。生第一个儿子“雄赳赳”的时候,她一心想要争取顺产,结果孩子脐带绕颈六圈只能剖腹。到了二胎,她严格控制体重,控制喝水,每天运动,还是想争取顺产,因为“自然总归是更好的”。但最终由于子宫瘢痕、自身年龄、孩子头围各方面的原因,她还是未能如愿。
妇产科郭主任对她说:“运动员总爱说自己是钢铁做的。其实更多是指你的意志,你的肉体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普通的。”尽管失落,刘璇还是接受了。
在节目里,张绍刚劝她:你对生活有规划是很好,但生活很多时候没法按照你的计划进行,那时候怎么办呢?
她若有所思的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就接受。
丈夫王弢也是一支松弛剂。“王教授是艺术家,他的思想是飞起来的。我练体操,如果我也飞起来就会从平衡木上掉下去。所以他身上那种天真,我特别想保护。”
图片来自《新生日记》第二季
当问道“成为母亲带来了什么改变”的时候,她说,我前20年就是看重结果,为了“第一”努力。现在,我更愿意去享受过程了。
甚至在最看重的体重数字上,她也愿意让步。从前她不允许自己长胖哪怕一两,但现在这个限度被前所未有地扩大到“半斤”。
7年前,她和王弢领结婚证的时候路过了天安门广场,刘璇看着国旗对他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