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福布斯更新了2020年的中国富豪榜。这里面聚齐了中国最富裕的一群人:除了马云、马化腾这样的“老面孔”之外,也有不少像农夫山泉钟睒睒、拼多多黄峥这样的“新贵”。
不过有点让人唏嘘的是,在聚光灯照不到的阴影里,很多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字正在逐渐退场。他们有的偃旗息鼓、有的泯然众人,有的前脚还在富豪榜里露脸,后脚就被曝出还不起债了。
上个月底的时候,上海的中路股份(行情600818,诊股)发了份公告。
因为一场借款官司,公司大股东中路集团持有的部分股份被法院冻结了。借款纠纷不算稀奇,打完官司把钱还了、股份自然可以解冻,也不会影响公司经营。
可没过几天,又出事了。11月2日的时候,陷入窘境的中路集团又被法院冻结了不少股份。这次是跟一家融资租赁公司闹的别扭。
这么几次官司下来,中路集团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累计被冻结了9006.07万股,占其所持有的比例近70%。
大股东咋这么狼狈了呢?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债务。
公告显示,公司大股东及其实控人陈荣早已陷入了债务之中,其中已经到期却没兑付的有息负债规模约8.32亿,银行账户都被冻结了。
说起陈荣,虽然普通人知道的不多,但在投资江湖上很有一号,也是富豪榜上的常客,就在去年10月,他还凭借着110亿的家族财富跻身胡润中国富豪榜的351位,今年二月,又在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位列第2000名。
不到一年就沦落到债务缠身的地步,这实在是有点突然。
02
说起来,当年的陈荣可是个神秘人物,按照公开履历,他大概是炒股致富的第一代人。
据说他的第一笔钱来自于创业,1984年,25岁的陈荣拿着积攒的2000多元办了一个纺织厂,挣了多少钱没公开过。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始营业,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几年折腾下来挣了一些钱,然后就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1994年股市下跌之时,陈荣反其道行之,将所有积蓄投入股市,据说在短短38天内,收益达到十倍,赚了1亿多元,陈荣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了当时的超级大户,还被媒体称为“上海第一辆劳斯莱斯的拥有者”。
除了在股市里呼风唤雨,他也开始投身实业。
1995年,陈荣瞅准机会办了一家保龄球馆,号称当时全亚洲规模最大,那个时候保龄球正在全国风靡,他借机把公司做成了中国最大的保龄球设备供应商,这就是中路集团的前身。
生意做得好,陈荣在当时上海商界的地位也是火箭般蹿升,在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陈荣还作为上海选定的12位企业家之一与其共进午餐,一时间风光无两。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名声大噪的陈荣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资本布局——光靠做实体生意多慢啊!
从2000年开始,陈荣相继成立了一大堆公司,从金融投资、信息产业再到生物医药,经营范围无所不包。
当然炒股的老本行也没落下,为此他斥巨资买断了上海证券大厦13层楼面——在上交所楼上炒股!
这气势简直没谁了。
03
在所有的资本运作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对永久的操盘。
早年间家家离不开自行车,永久和飞鸽都是当时的名牌,可惜进入90年代日子越来越难,慢慢的永久就变成了一家步履维艰的老牌国企,连年亏损,2000年5月还被暂停上市,眼看着就维持不下去了。
这时候陈荣来了,2001年7月,中路集团花了1000万买了永久54%的股份,基本就是个地板价,上海永久也更名为中路股份,然后表演开始了:
●1、先是在2008年,蹭上了迪斯尼落户概念,股价一个月内涨幅超过200%;
●2、紧接着又不断地蹭热点,在高空风能发电、移动互联网等诸多热门概念的帮助下,市值不断创下新高,等到了2015年大牛市的时候,公司的股价最高涨到了75元,市值超过200亿。
14年的时间,当初1000万的投资变成了100多亿,足足让陈荣赚到了千倍收益,说是“最牛董事长”也不算太夸张了。
从这些收益来看,陈荣的投资能力无疑是非常强悍的,相比之下,中路集团的经营能力就显得有点逊色了。
保龄球玩的人越来越少,靠卖设备是撑不起的公司的,而“永久”这个老字号自从被中路集团接手后,造自行车的业务也没啥起色,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眼看就要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老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得转型。
好在陈荣投的公司够多,拉点新业务进来,炒作点新概念还是很轻松的。
于是,2014年的时候,中路股份花7000万买下了陈荣旗下的高空风能公司,虽然当时这项目还没盈利,但概念好啊。
市场反应相当好,尝到甜头,这个套路就开始越做越熟了。
除了逼格够足的高新技术,中路股份还搞过咖啡机、靹米皮新材料,连曾经爆火的共享单车项目也掺了一脚,研发出的产品不少,可惜最后都没能翻起什么浪花。
2018年的时候,中路股份还打算作价56亿元收购上海悦目100%股权——这是个做面膜的公司,旗下有不少在国内卖得还不错的产品。
按照当时公司给出的说法,在传统主业难以实现短期重大突破、从头培育新业务进入新领域存在较高风险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这次重组可以引入“互联网+护肤品”企业、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不过很多人都觉得是忽悠式重组,完全不靠谱,折腾半天,这笔备受瞩目的重组最终还是流了产。
04
这么搞了几次,不少股民坐不住了。
从2019年开始,网上就陆续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他们认为,中路集团的一些投资操作显然存在着“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比如斥巨资收购陈荣手里的风电公司、用上市公司的研究成果另开生产线,甚至在资产重组前“火线”入股被收购的标的,还有人为此专门写过不少文章。
这些质疑虽说没产生实质性影响,不过大家越来越认清中路的真面目了,像有人说的,散户是炒概念,陈荣是自己制造概念然后炒作自肥。
这个说法还真不是没道理。
中路股份之前披露过一个数据,2018年的时候,陈荣在90家公司担任职务,其“控制的核心企业和关联企业”也有86家;除此之外,他还曾以天使投资者、VC、PE身份投资过多达300多家企业。
中路的很多重组也都是和陈荣的这些公司相关,所以不管啥结果,他都稳赚不赔。
比如前面提到中路股份花7000万收购的风能公司,这公司当时有多惨呢?
注册资本1.7亿元,总资产5792.25万元、净资产-1428.72万元,被评价为花钱买了个累赘,如果中路股份自己资金足够,有足够的整合能力也行,可惜,收购前中路自己账上的现金刚凑够1亿,7000万算得上大手笔了。
如果是个不相关的公司,这种决策估计内部也通不过,但是风能公司也是陈荣的产业,左右倒手的项目,价格当然越高越好。
再比如2018年收购面膜公司的项目。虽然理由挺充分,但谁也无法忽视陈荣手里有这个公司25%的股权——如果不是重组最终被否,这笔交易肯定能让他赚到不少。
05
其实陈荣的路子跟不少资本大佬也差不多。
依靠上市公司不断地整合新公司、新概念,做大市值让身价暴增,陈荣的重组更多的是瞄准了自己的公司。理想状态下,如果有的公司能贡献概念,有的公司能贡献规模,有的公司能挣钱,那这种整合也算个故事,市场里不少人是买账的。
可惜,陈荣做实业的能力不达预期,虽说投资触角遍布各个领域,但大多数项目问题多多。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陈荣旗下相关公司的风险警示可不少,足足有4549条:什么失信被执行啊、经营异常、法律诉讼、股权出质、动产抵押等等是应有尽有。
于是乎,本来指望给上市公司做贡献的各类公司,反过来还需要上市公司反哺。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陈荣的长子陈闪在2010年接棒上市公司之后,就没停过对中路集团的“帮衬”,不管是风能公司还是面膜公司,看起来都是父子俩打配合,可惜,结果都一般,除了被否决,就是经营不善。
当然,高手是不会屈服的。
今年4月,尽管中路股份自己也困难重重,但依然决定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95000万元,再投进折腾了六年多的高空风能发电项目之中。
呵呵,这套路,老股民都懂。
债务缠身,陈荣甚至开始考虑最后的自救——卖公司股份,先是公告“转让给株洲动力谷公司3700万股的股票”,但话音未落,自己的负债情况转头就被捅了出去,这下有点麻烦了,只好再发个公告,承认“资金高度紧张”、“股份均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能否顺利转让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这就太难了,很多人迷信给自己带来成功的老套路,可经济下行,这些老套路已经不怎么灵光了,韭菜越来越难割,大概是那些老富豪们急需解决的新问题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