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1月8日电题:宁夏利通区:高质量发展中的奶产业“蝶变”
新华社记者靳赫
挤奶大厅门口,上千头奶牛正排队走上转盘式挤奶机,旁边4名挤奶工麻利地为奶牛套上挤奶杯。几分钟后,挤奶机旋转一圈,完成挤奶程序的挤奶杯自动脱落,奶牛自行走下机器,又排着队走回牛舍。
看着眼前的场景,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春英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伟有些感慨。从最初养奶牛到如今,他见证了当地奶牛养殖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户在自家院子里搭起牛棚,养几头奶牛,曾是利通区的主流养殖模式。1997年,陈伟的奶牛养殖事业也以这样的形式起步。几年后,陈伟在利通区金银滩镇的奶牛养殖园区里办起了养殖场,养殖规模一度突破千头。
在以扩大规模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年代,提高发展质量并没有充分引起陈伟重视。“那时的牛舍是露天‘大通铺’,一下雨奶牛就遭罪。挤奶也得跟园区里四五十户养殖户共用挤奶台,这种条件下,牛奶产量和品质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陈伟说。
2015年前后,国内生鲜乳价格急跌,整个行业仿佛一夜之间迎来寒冬,生产效率和生鲜乳质量成为养殖场的“生死线”,大批养殖水平不高的养殖场先后倒闭。陈伟苦撑一年,最终只能卖掉所有奶牛。经过近两年的反思和学习后,他重整旗鼓,在利通区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建起如今这座现代化的养殖场。
在陈伟的新养殖场里,除了先进的挤奶大厅,现代化养殖的景象随处可见:标准化牛舍宽敞通风,全混合日粮搅拌机会按照设定好的配方自动拌好奶牛饲料,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项圈实时监测每头牛的健康状况……先进的养殖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让陈伟的养殖场获得快速发展,如今年利润可达七八百万元。
这是利通区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利通区奶产业以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手段,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行走在利通区五里坡和孙家滩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存栏量达五六千头甚至接近万头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并不少见,自动化、智能化养殖设备和先进管理方式应用十分普遍。
据利通区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9月底,当地奶牛存栏量超16万头,奶牛规模化养殖率达96%以上。“现在,我们的奶牛日单产轻松超过30公斤,生鲜乳平均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达3.7%和3.1%以上,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生鲜乳主要卫生指标达到欧盟标准。”利通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小东说,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将利通区誉为“黄金奶源地”。
好奶源吸引了伊利、新希望(行情000876,诊股)等大型乳企进驻利通区,进一步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利通区生鲜乳日加工能力已达3500吨左右,许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高端乳制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这里加工出来的。奶产业还带动了当地包装、彩印、运输等行业蓬勃发展,今年利通区奶业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130亿元。
“高质量发展让利通区奶产业完成华丽蜕变。”马小东说,下一步,利通区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奶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