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易地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做好程序性工作,更要做好暖心服务;不仅是帮群众建新房、安新家,更要让他们立好业、安下心,拥抱新生活。目前,“搬得出”的上半篇文章做完了,但“稳得住、能致富”这一下半篇文章能否做得好,仍需要实实在在地有所作为
眼下,“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随着960多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转入以后续扶持为重点的新阶段。单从数量看,如此大规模贫困人群告别世代生活的贫瘠大山,堪称一次足以改写历史的人口迁徙。但要认识到,搬出来的贫困群众能不能稳得住、能致富,已成为更加重要的课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集中安置以后,搬迁群众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其生产生活方式和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农村有句话叫作“住新房,三年忙”。易地搬迁农民不只是搬新家,还要在搬到新地方后融入新社区,后续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不仅乡土观念强,而且彼此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也有差距,融入社区的难度不小。如何发动农民群众参与社区安置建设,如何做好新老村民融合,如何培育良好乡风等,都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亟需回答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做好程序性工作,更要做好暖心服务。当前,部分安置区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保障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配套设施建设仍待完善,面临综合改革、社区治理不同步的挑战,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安置区入住率低,存在搬迁群众回流的风险。进一步说,易地搬迁不仅是帮群众建新房、安新家,更要让他们立好业、安下心,拥抱新生活。
比如,笔者在某县扶贫产业园调研时看到,当地陆续引进了10余家企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上百人。这里扶贫产业园、技能培训基地等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仅一路之隔。贫困户出门即上岗,下班即到家,培训也很方便。从农民变技工,从手把锄头变为穿针引线,大家生活更有奔头,致富路越走越宽广。这种易地搬迁才算真正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不为一时数据好看,而是为持续改变贫困现状,最终解决发展问题。目前,“搬得出”的上半篇文章做完了,但“稳得住、能致富”这一下半篇文章能否做得好,仍需要实实在在地有所作为。展望未来,要破解安置社区面临的困难挑战,还需以人为本,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扶贫长效机制,依法预防和化解安置社区各种矛盾纠纷。
一方面,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补齐配套基础设施短板,确保搬迁群众和城镇本地居民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也应建立帮扶政策与内生动力综合评价相挂钩的奖惩机制,更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加以帮扶,代替简单给钱给物,唤醒贫困人口减贫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让搬出来的群众住得更好、住得更舒适,逐步致富。(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秉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