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0日起,A股市场上的老牌“妖股”暴风集团正式退市了。作为一只曾经在A股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妖股”,甚至一度被视为是中概股回归的“标杆”与“旗帜”,其退市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实际上,暴风集团的退市确实是值得人们来反思的。其中至少有两点值得市场铭记。首先,暴风集团的退市被认为是给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暴风集团成为“妖股”,暴风集团的辉煌,都在于其上市之初的市场炒作。
暴风集团是2015年3月24日在创业板上市的。由于当时整个A股市场处于“疯牛”之中,加上暴风集团自带的“互联网基因”,以至该股上市后受到市场的暴炒,上市后的前41个交易日,该股股价收出37个涨停,其中“一”字涨停28个,股价最高达到327.01元,股票市盈率超过千倍,成为市场上著名的“妖股”。暴风集团股票的高估值定位,成了市场上的一面旗帜,吸引着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回归。当时,冯鑫激动地表示:“互联网公司回A股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给它们的建议是打死都要回来,99%去美国和香港上市的公司都亏了。”
然而,市场对暴风集团的暴炒终究没有逃过“炒得越高、跌得越惨”的命运,暴风集团留给市场的仍然还是一地鸡毛。在创出327.01元的高价之后,暴风集团的股价终于回落,并逐波下行,最终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走势,到11月9日收盘退市,股价只剩下0.28元。暴风集团股价的一路下行,投资者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如果没有上市之初的暴炒,投资者付出的代价将会小得多。投机炒作带给市场的风险,在暴风集团的身上得到了充满的体现。但愿投资者能够吃一堑长一智,让自己成熟起来,远离暴风集团这种“妖股”炒作。
其次,需要市场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暴风集团上市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对于A股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关于企业上市的目的,市场上有一个通用的说法就是为了企业“做大做强”,但就暴风集团来说,上市显然并没有让其“做大做强”,上市5年,然后灰头土脸地退市,这与“做大做强”的目标相距甚远。
那么暴风集团上市为了什么呢?现实给出的答案就是为了股东减持。实际上,这也是不少企业上市的目的。这些企业虽然高举着“做大做强”的旗帜来到了A股市场,但股东减持套现则是上市的主要目的。限售股一经解禁,股东就纷纷减持,一些高管甚至辞职套现。套现完了就走人,留下一个空壳在市场上。暴风集团就是这样的典型。如截止去年底,除了实控人冯鑫还未来得及大规模减持之外,公司原来的限售股股东以及高管几乎全部减持完毕,而且高管们也悉数辞职走人,整个公司只剩下10余名员工,而且实控人冯鑫还在羁押之中。因此,暴风集团的上市历程无非就是为公司的原始股东提供了一个减持套现的机会而已。
这显然是值得市场来思考的一件事情。因为A股市场一直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IPO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企业做大做强。但暴风集团的上市并没有做大做强企业,其上市只是实现了原始股东的减持,这显然是对股市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是对股市融资功能的扭曲。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显然是由于股东减持制度存在较大漏洞的缘故。以暴风集团为例,上市当年业绩达到高峰,2015年公司利润达到1.7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13.23%。但从2016年起公司业绩出现变脸,其中,2016年利润为5281.17万元,较2015年下滑了近70%;到2018年巨亏10.90亿元。对于这种业绩变脸公司,如果放任其原始股东减持,这其实就是把风险转嫁到了公众投资者身上。
因此,对于这种业绩变脸公司,理应限制其原始股东的减持。但遗憾的是,现行的减持制度并没有作出这样的限制,所以,尽管暴风集团上市后业绩变脸,但公司除实控人之外的原始股东,最终都把股份减持完毕,成功完成胜利大逃亡。暴风集团留下的这个教训不能说不深刻,希望A股市场能够予以铭记,并尽快将股东减持制度予以完善。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