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A股市场整体表现上看差强人意,年初因疫情的原因,沪深大盘曾两次下探,7月初一波上涨之后,股市又步入震荡调整的格局。虽然市场热点不少,但赚了指数不赚钱的投资者也比比皆是。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再次出现减持潮。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24日,A股共有1602家上市公司的4631位重要股东发布股份减持计划。剔除减持计划失败的上市公司后,累计涉及减持股份数量约350.86亿股,拟减持市值合计约6660.55亿元。而在去年同期,A股共有1555家上市公司的4486位重要股东发布减持计划。涉及减持股份数量合计约376.08亿股,涉及减持市值合计约6233.18亿元。从涉及上市公司数量、重要股东数量,以及涉及减持金额上看,今年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如果说减持计划还处于计划阶段的话,那么实际减持金额则更能说明问题。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choice统计显示,今年年初截至10月25日,1835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完成减持,减持金额达到5461.18亿元,去年全年则是1742家上市公司发生减持,合计减持总金额为4221.68亿元。考虑到今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实际减持金额无疑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就像发行新股一样,减持也是资本市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全流通背景下。随着新股发行越来越多,重要股东的减持数量、金额也不断创出新的高点。这其实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然而不太正常的,则是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重要股东的清仓式减持行为。
重要股东的减持,从发布的公告看,原因五花八门。有偿还股票质押融资的、有个人资金使用安排的、有为公司提供借款的、有为公司及子公司项目建设提供资金的。客观上,这也是重要股东减持股份的主要原因。此外,像触发协议违约条款、质押股份达到平仓线、偿还质押债务、合同纠纷导致司法强制执行而被动减持股份的也不在少数。另外,成立的资管信托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到期,也成为少数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原因。
除了被动式减持外,事实上,重要股东的主动减持更受关注。从行业上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领先。医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数量占比也不小。事实上,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近两年来其股价表现均不俗。特别是在科创板开市后,沪深股市掀起一股炒作科技股、信息技术股、医药股的热潮。而且,某些个股的涨幅不俗,股价实现翻番的比比皆是。股价的上涨,也为今后重要股东的减持埋下了伏笔。
对于投资者而言,重要股东的减持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重要股东减持特别是清仓式的减持,对于股价的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某些个股由于重要股东减持力度较大,往往会导致其股价一蹶不振,并导致投资者产生损失惨重。但另一方面,重要股东减持在引发股价下跌后,客观上也为其他投资者在低位买入股票创造了机会。
当然,对于今年以来重要股东大肆减持的现象,投资者有必要保持一份谨慎的心态。重要股东减持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某些重要股东之所以大肆减持,个中或与其了解上市公司经营数据、业绩状况等“内幕信息”有关。而这些内幕信息,在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前,普通投资者是不可能获知的。因此,在上市公司披露重要股东减持的信息后,投资者需要注意其中的投资风险。否则,就有可能付出较大的代价。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