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欧美老街上,20多位东方长相的中青年男女,正在摄像机前听一位手拿话筒的人讲解着什么,讲解者一边讲一边做着各种动作,有时还让听众出来“走两步”……这是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影视基地的一次群众演员培训活动,这些群众演员过去都是当地的农民。
从农民转型群众演员,这种转变给当地群众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日前,经济日报记者走进藏马镇深入探究。
最穷区域多业态兴起
藏马镇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西部,有一座绵延300平方公里的藏马山,还有一片方圆25公里的藏马湖,溪流泉涌、林木葱郁,风景美不胜收。但因为大山阻隔,交通不便,藏马镇山区内的15个村庄曾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最贫穷的区域之一。
2018年,青岛基于打造“东方影都”战略需要,依托灵山湾40个全球领先的工业电影摄影棚,在风景秀丽的藏马山建设外景基地,布局“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大影视、大文旅产业。
“现在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每年投入50亿元以上建设藏马山影视基地。”藏马镇镇长周瑞彬告诉记者。以此为契机,藏马镇全面发起“双招双引”攻势,陆续引进了融创、佳诺华、双星国际等一批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市场主体,总投资200亿元的12个龙头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藏马山区域已经形成了影视、旅游、医养健康、农业综合体等多个产业集聚的格局。”
走进藏马山,能真切感受到建设的热度和山区巨变。在影视外景基地,1∶1仿造的美国底特律街区,让人仿佛置身于大洋彼岸;另一侧,秦汉风格的建筑街区,让人恍惚是穿越了时空。“影视外景地总投资约18亿元,规划建设古装拍摄区、民国老上海(老青岛)街区、欧美街区、民国老北平街区和石库门建筑区五大功能板块。”周瑞彬介绍说,“欧美板块和秦汉板块外景地已建成多条街区,已经有影视剧在此拍摄。”
启动较早的旅游板块,更是有多个项目在运营。走进藏马山中部山麓的“旅游度假核心带”,会看到已经投入营业的众多旅游项目:森林公园、千禧谷、丹溪温泉、萌宠乐园等。周瑞彬告诉记者,32万平方米的阿朵小小镇,将成为集众多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小镇,还有4.5万平方米的配套商街,以及壹号酒店、运动中心等项目,都将于近两年陆续投入运营。
“随着多个产业崛起,我们将把‘园区、景区、社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藏马镇党委书记于洋告诉记者:“藏马山将基本形成传统农业区转变成影视文旅综合产业区、传统村庄转变成集聚型农村社区,进而实现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发展格局。”
传统农民身份嬗变
在藏马山下平缓地带,几十座高质量大棚整齐排列,这是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青岛藏马智慧农业(行情000816,诊股)产业园。69岁的河西屯村民冯胜堂在这里上班,虽然仍是干农活,但他不再是传统农民,而成了拿工资的企业员工。
“我家过去共有4.5亩地,作为建设用地被征用后,除了得到30多万元的补偿外,每月在农业产业园打工还能收入3000元左右。”冯胜堂对记者说。“此外还有流转的11亩地租金收入,每亩每年1400元,每年也有1.5万余元收入。”同在农业产业园工作的长阡沟村村民张运德告诉记者:“过去自己种些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能吃饱但手里没钱。现在手里有钱了,幸福感满满。”
随着藏马山各类产业兴起,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除了农业企业员工,还有群众演员、经营业主、厨师、景区工作人员、餐厅服务员等过去从未有过的职业身份。
建设规模1万多平方米的藏马老街是一条鲁东古民居建筑风格的特色文化街。2017年建成招商时,河西屯村民黄进淑就联合几个人租了3间房子,开办了蔡氏手擀面店铺,从农民变身为老街经营业主。“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意不太好,去年收入还不错,算下来一年净收入有3万多元。”黄进淑说。
融创商管公司招商负责人王子奇告诉记者,藏马老街有104个店铺,共有70多家商户,经营者多数是当地农民。去年客流量约30万人次,今年受疫情影响人流较少,但老街借此机会进行招商提升,引入了文化非遗研学、休闲娱乐、生活配套等业态,既带动商街人流聚集,又丰富商街业态。“国庆长假期间,老街再度出现了人流如织的繁荣景象。”
群众演员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新鲜职业。55岁的西南地村村民张兰花过去就是下地干活、回家做饭,土地流转后她喜欢上了群众演员这个职业,每次培训都不缺席。张兰花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在《封神》中演一位带着女儿逃难的母亲,“每天虽然只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但当群演很有趣”。
“藏马镇已形成了500多人的群演队伍,建立了个人信息一应俱全的群演档案,并创建了智能检索系统,实现了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剧组需要什么类型的群演,一搜即能精准匹配。”藏马镇党委宣统委员崔桂菊告诉记者:“我们还要继续开展群演培训,争取年内建成一支千人的群演队伍。”
生活方式悄然转变
走近藏马山麓,一大片设计新颖的小高层和多层楼房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被称作“藏马山居”的新小区,是胡家庄、臧家村、丁家松园、河西屯4个村搬迁农民集中居住的新社区。
“再有10天我就搬进新居了。”冯胜堂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在‘藏马山居’分了两套房,双气入户,高层楼房有电梯,环境优美,还配套建了幼儿园。”“住上好房子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生活习惯不同了。住楼房家里干净,进屋先得换鞋和衣服。”已经搬来4年的张运德坦言,开始觉得麻烦,但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村民的投资意识也越来越强。冯胜堂从土地补偿款中拿出18万元在城区边缘买下半亩地,办起“溜达鸡”养殖场。“很多市民会来光顾,去年就收入了3万多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养鸡量。”冯胜堂说。
“这些新变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于洋告诉记者,未来每个新社区将统一建设产业孵化器、文化风情街、文创工作室,并积极组织实用技能培训,深入挖掘提炼藏马文化,建设藏马大讲堂、乡村梦想剧场等文化设施。(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