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魏倩 张艳芬)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报举办的2020上证财富管理峰会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作主题演讲时表示,在市场各方积极参与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超过5300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市GDP比重19.6%,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4%,居全国城市之首。
上证报记者 徐汇摄
李军认为,包括财富和资产管理在内的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上海在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方面已具有一定优势。
一是要素市场完备,为金融资产高效配置提供了良好平台。上海集聚了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今年1-10月金融市场交易额超过1850万亿元。上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40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规模全球第二,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全球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10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均居全球第一。
二是机构门类齐全,为各类资管业务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上海拥有持牌金融机构1650家左右,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1/3;70余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参与上海市QFLP试点,近50家参与上海市QDLP试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32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有29家落户上海。
三是金融科技领先,为资管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建行、中行、交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平安、太平等大型保险集团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均已落户上海,支付宝、万象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企业在国内领先。
四是区域经济富庶,为资管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合计23.7万亿元,占全国23.9%;全国财政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5个。
五是营商环境优良,为资管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上海在国内率先设立了金融法院,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落户上海并建设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超过47万,金融已成为上海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行业。
李军回顾,作为我国金融开放创新最前沿的先行区之一,近年来上海成功推出“沪港通”、“债券通”、原油期货、黄金国际板、国际铜期货、LPR利率衍生品、自由贸易账户等重要金融创新业务或产品。外资金融机构相继获批开业,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落沪、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正式开业、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在沪成立。
上证报记者 徐汇摄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国际枢纽之一,上海已基本确立了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等一批重要清算支付机构或组织落户。“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上海价格”影响力持续扩大。
李军提出,结合上海实际,下一步在推动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方面,要注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加快金融市场建设,便利要素跨境流动。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引导各类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不断强化金融市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依托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优势,争取业务创新先行先试,提升各类资管要素跨境流动便利性。
二是着力吸引聚集资管机构,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吸引一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机构,支持设立外资控股或参股的各类资管机构以及外资独资资产管理公司。同时,推动金融科技公司在资管各领域开发创新产品,鼓励资管机构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运用。
三是着力构建资管行业生态系统,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借鉴国际成熟资管中心城市经验,集聚各类资管市场主体和专业服务机构,构建健康成熟的资管行业生态系统。同时,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促进资管监管信息和政策互通互联,推动市场创新、行业自律、金融监管形成合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