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年来的整治,P2P时代正式谢幕。
11月27日,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保险监督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宣布,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刘福寿进一步指出,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大步推进,从2017年初到今年9月末,银行业处置的不良资产超过之前八年的总和。金融违法、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一系列的重大非法集资案件、不法金融集团和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得到稳妥的处置,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化解,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初步得到控制。
他表示,接下来,银保监会将坚决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定调“清退”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始于2016年,网贷作为重点整治领域之一,监管部门曾拟对其采用备案制管理。
直至2018年末,《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整治办函〔2018〕175号,以下简称“175号文”)下发,提出网贷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次年11月,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峰对外定调,P2P下一步的方向,以出清为目标,以退出为主要方向,以“三降”为抓手,争取一段时间完成整顿。自此,P2P行业备案希望渺茫,监管“清退信号”日益明确。
2020年11月6日,刘福寿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已压降到目前的3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8个月下降。不到一个月内,刘福寿再次宣布,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数量已于11月中旬全部归零。
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8月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也曾表示,网贷平台的监管经历了很痛苦的阶段,现在走到了根本性的转折阶段。过去一度网贷平台最高的时候有五六千家,现在到6月底只有29家在运营,可能到今年年底,专项整治工作就会基本结束,转入常规的监管。
追偿还在继续
今年9月14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在银保监会新闻通气会上表示,虽然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后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更大,剩余机构的“三降”问题进展缓慢,网贷机构退而不清问题依然突出。下一步,要彻底开展风险整治工作,如期完成整治收官工作,将处置存量风险作为核心工作来抓,提高资金的清偿率和返还效率。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近日又有多家网贷平台被警方立案侦查。例如,11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官微“深圳经侦”发布通报显示,“宜聚网”、“车行金服”、“多宝库”等P2P网贷平台,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深圳警方立案侦查。
深圳警方还在通报中表示,目前将收集其他涉案人员的犯罪证据,持续开展打击。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涉案人员进行告诫,要求相关人员将非法所得退缴至指定账户。同时,还敦促案件中的相关借款人依法履行还款义务,及时将借款本息归还至指定账户中。
郭树清在接受前述专访时也指出,监管部门始终将追赃挽损作为风险处置的核心要求,将加大对网贷平台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提高资产处置效能,最大限度挽回群众的损失。
“只要出借人的资金有一线希望,我们会配合公安部门执法部门还要追查、清收,尽可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能够偿还他们的投资,最大的程度。”郭树清表示。
网贷转型艰难
事实上,175号文在明确“能退尽退,应关尽关”的同时,也给网贷指明了三条转型方向:网络小贷、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或助贷机构。
2019年11月27日,《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整治办函〔2019〕83号,以下简称“83号文”)下发,为网贷转型为小贷公司提供制度依据。
根据83号文,网贷转型为小贷公司,有明确的资本金要求,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金。其中,单一省级区域经营的小贷注册资本不低于0.5亿元;全国经营的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首期实缴货币资本不低于5亿元,不低于转型时网贷机构借贷余额1/10的要求。
但在今年11月2日,银保监会、央行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大幅提高了此前“83号文”的要求——从事网络小额贷款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跨省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转型小贷之路倍显艰难,亦有不少网贷选择转型助贷。
10月12日,拍拍贷(已更名为“信也科技”)发布公告称,截至2020年9月,拍拍贷已经完成存量业务的清零和退出,目前拍拍贷已经成功向助贷平台转型,致力于为有借款需求的借款人匹配适合的持牌金融机构资金。
同样的,嘉银金科也正积极转型助贷业务。11月10日,嘉银金科旗下网贷平台你我贷也宣布P2P在贷余额已经全部清零,所有出借用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均已得到兑付。你我贷表示,网络存量业务的完全化解标志着公司自此告别P2P业务模式,也标志着母公司嘉银金科彻底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