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
他身着白衬衫、黑布鞋,
奔走在市场一线,
披荆斩棘,克服万难。
凭借着事业的使命感,职业的责任心,
谱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之歌。
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聆听他的奋斗故事。
贫苦出身 坚持节俭
“(最初是)为了家人过得更好一点”
1945年,宗庆后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在杭州长大,家中兄妹五人中宗庆后排行老大。一家七口人全靠母亲当小学老师的工资养活。“那时候我们在食堂吃的是老菜叶子米糊。而且当时吃了上顿没下顿”。
因为家庭比较清贫,宗庆后初中毕业后没有再读高中,也因此放弃了接手广播室的机会。“所以我想当时也发愤图强,我一定要想父母能够享受的比较好的生活。所以像我们民营企业家也是一样的,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自己的家人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在拼命”。
宗庆后(右)向吴小莉(左)讲述当年故事
16岁的他告别校园,踏入社会挣钱,帮母亲分忧解难。他修过车、卖过爆米花、发过传单、给人看过门……1987年,宗庆后正式创办娃哈哈集团,并且凭借娃哈哈集团,他分别于2010、2012、2013年三次登顶中国内地首富。
如今77岁的他,生活上依然一切从简,每年生活开销不超过5万元,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浙商,宗庆后对贫困有着切肤之痛,节俭早已成为融入骨子里的习惯。
从一线观察到紧跟时代
“要不断创新,不断更新”
娃哈哈成立后,凭借着对一线巿场的近距离探索和观察,宗庆后摸索出独特的营销方式,因此他也被称为“营销大王”。
1988年,凭借着一线观察经验,哇哈哈研制出了娃哈哈儿童口服液,以精准的市场定位抓住了儿童营养液市场,从而掘到了市场第一桶金。
宗庆后谈及“联销体”制度
一线的观察不仅让他精准找到市场,还使他开始推行“联销体”制度。当时,市场上大部分商业形态都是先发货、后结账,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很多坏账、三角债务等问题。
为了预防坏账等问题,宗庆后要求经销商每月进货前必须结清货款。这一制度不仅保证了企业的现金流,也为娃哈哈庞大的营销网络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精准把握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成为了企业的一个挑战。谈到企业会不会衰老,宗庆后说,“要不断创新,不断地去更新。所以现在我们也在鼓励年轻人在上进,一代接一代。”
以人为本,立字生焉
“企业家要履行社会责任”
三十五年间,由宗庆后创办娃哈哈集团已从14万元借款起家,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饮料企业之一。“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是娃哈哈的家文化,很多娃哈哈员工把宗庆后描述为“大家长”。
之所以选择“大家长”式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是为了“不要内斗要和谐,大家愉快地工作”,另一方面“大家长”式也意味着家庭式,要关心员工。在员工眼中,宗庆后少了传统“大家长”的严厉专制,多了几分柔情细腻。
宗庆后在办公室介绍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立字生焉。作为企业家,宗庆后一直坚信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共同富裕”。2021年,宗庆后带队到温州文成县考察调研,经过一年紧锣密鼓地建设,一座食品饮料业的“未来工厂”拔地而起。
这高效运转的背后,既是娃哈哈响应浙江省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号召,通过产业赋能助力共同富裕的实际行动,也是娃哈哈自身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智造升级样本的新举措。
君子的生财之道是以人为本,立字生焉。42岁白手起家的他,三次问鼎中国首富。从清贫中走出,他仍在一线奋斗,希望“让大家都能够共同富裕起来”。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心中有光,便不惧路长。贵州习酒《君品谈》栏目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弘扬“君品文化”,在新时代中探寻君子之道,传承君品精神,与习酒一同在奔流向前的历史中刻画当代君子形象,聆听君品精神背后的奋斗故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