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2月30日电(记者 白丽萍、胡伟杰)一辆拉运蔬菜的大车缓缓驶进兰州城市学院,车里满载着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它们来自距甘肃兰州市100公里外的定西市临洮县蔬菜大棚,这些蔬菜在经过厨师们的精心烹饪后,将端上高校学子的餐桌。
“早上7点配送车准时到达学校,由我们各个档口的负责人提取所需蔬菜,夏季基本一天一趟。以前学校食堂是自己去市场批发蔬菜,安全和成本是最大问题,现在价格按照批发价,大大降低了食堂成本。”兰州城市学院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杨映宇说。
这些蔬菜价格低于市场价10%到15%,当日辣椒市场价1元5角6分钱一斤,供销社提供的辣椒一斤1元2角钱。“农校对接主要减去了流通环节,这样两头得利,农民既实现了增收,学校也获得了质优价廉的蔬菜。”临洮县供销社副主任何志伟对记者说。
以往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销路难找,想发展产业又怕没市场,村里种过白菜、萝卜,都因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农民心有余悸。何志伟说:“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稳定市场。村里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可以成为食堂采购的有效补给。”
供需双方一拍即合,今年兰州市城市学院与临洮县探索“校农结合”扶贫新模式。学校出菜单、组织群众按单种植,签订购销协议,明确年度需求种类、数量、标准、供货时段和建议指导价等,逐步调整种植养殖种类、规模。
为更好地向校园运输合格蔬菜,临洮县供销企业还在兰州设立冷库配送中心,以方便对蔬菜的储存配送。
为了让校园师生吃上更安全放心的蔬菜,临洮县供销社加强了质量检测。“我们在田间地头摘好蔬菜后,就进行粗拣和质量检测,送到兰州的冷库配送中心后,再进行进一步分拣和农残检测,然后才配送到高校食堂。”甘肃三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志荣说道。
由于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来自临洮大棚的蔬菜得到了兰州城市学院师生的一致认可。许宗东是学院新食堂早点灶的负责人,他对临洮蔬菜表示高度认可。“只要是临洮大棚里拉来的菜,基本很快会被一抢而空,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评价也很高。”
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甘肃启动“校农结合”定向采购农产品工作,将学校后勤市场与贫困县、贫困户精准对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截至目前,此模式已扩大到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等10所院校。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说,从校园到“田园”,“校农结合”是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有供给、有市场,更应尊重市场规律,发挥“聚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