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召开时间较早,体现了“以我为主”的政策思路。逆周期调节政策短期发力,但也多次提及“高质量发展”,GDP翻番可能不是硬约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套指标体系,是否完成需要全面评估,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单一指标而大幅调整政策可能性较小。不过2020年基建增速较2019年高是大概率事件,光大宏观预测2020年基建增速全年6%左右。后续重点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部署的应该较政治局会议更为具体和全面。
正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我们点评如下:
召开时间较早,体现了“以我为主”的政策思路。本次会议召开时间较早,没有安排在美国预期对中国加征关税时间(12月15日)之后,体现了政策重心仍然在内部。会议也强调:“要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逆周期调节政策短期发力,但也多次提及“高质量发展”,GDP翻番可能不是硬约束。会议强调:“明年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并提出了三个“确保”:“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有观点认为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GDP较2010年翻番目标,明年政策会超预期放松。但实际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套指标体系[1],是否完成需要全面评估,而目前“‘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单一指标而大幅调整政策可能性较小,而且第四次经济普查后上调了2018年GDP,并将调整历史年度GDP,说明统计质量的改善也意味着GDP离翻番的目标更近。根据我们的初步推算,在2019、2020年GDP增速分别为6.1%、5.8%的假设下,2020年人均收入或较2010年增长100%以上,而GDP或较2010年增长99.7%,完成总体翻一番的目标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2020年基建增速较2019年高是大概率事件。继2019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之后,本次会议再次提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基建在明年逆周期调节政策中的重要地位。近期专项债可用于部分基建项目资本金、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专项债额度提前下发等支持基建的政策频出。不过,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仍然偏紧的情况下,专项债做资本金和财政资金做资本金的数额总体来看不宜高估。我们的研究表明,2018年后财政撬动的基建投资杠杆明显下滑,从2017年的高点8.3左右下降至2019年的7以下。我们在《避重,逐轻——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中预测,2020年基建增速高点可能在二季度,达7%左右,之后小幅下行,全年6%左右,比2019年大约高2个百分点左右。
重点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历史经验,年底政治局会议之后即将召开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1),对经济部署应该较政治局会议更为具体和全面。
注释:
[1]十八大报告总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大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每一项又能细分为许多指标,例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