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新闻 >

郝文珍:“苹果妹”掀起乡村“电商潮”

2018-12-21 10:55:26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

一个距县城30多公里的边远乡村,竟有5家快递公司在村里设点,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苹果达500多箱、2500多公斤,其水果销售不是由经销商完成的,而是由该村在外工作、学习的500多名老乡,通过微信朋友圈或电商平台实现的。这股“电商潮”的发起者,就是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创业大学生郝文珍。

郝文珍出生在安徽萧县酒店乡丁庄村,从小目睹家乡特殊沙壤土质长出口感俱佳的苹果,只因没有华丽的外表,长期滞销。

在南昌读大学时,郝文珍从家里带来的苹果常常被同学点赞,工作后品尝过的同事也都说好吃,这引发了她在朋友圈、粉丝圈推销家乡苹果的念头。

2014年春节回乡,郝文珍看到家里5000多公斤苹果无人问津,就尝试着往朋友圈推送,果然有同事、朋友想买点尝尝。订单来了,家里却没有发货的箱子,乡里也没有托运的快递点,郝文珍只好从村里小卖部弄来几个废纸箱,用电动三轮车拉到相邻的黄口镇发货,每斤运费要2元钱,可每斤苹果也只卖1元钱,运费太贵了。

郝文珍心里明白,家乡的苹果既生态环保,又酥脆可口,吃过的人无不夸赞,但就是缺个好卖相,打不进大城市、大超市,苹果商不肯来,谁又能取代商贩把家乡苹果销给消费者呢?郝文珍苦思冥想,决定先依靠朋友圈、熟人圈打开销路。

2016年10月份,郝文珍辞职回到家乡父母身边,开启了“我为家乡做微商”的尝试,凭借前期对市场行情和水果包装的考察以及人脉资源积累,很快进入角色。她首先定制了1000个专用包装箱,再去镇上与几家快递点洽谈上门接货和价格等事宜,经过谈判,只有一家快递公司勉强谈拢,条件是每次至少发货10箱以上,还不承担破损责任。同时,她又三天两头钻进果园拍照片、视频往朋友圈推送,她现摘现吃纯天然苹果的视频,在朋友圈里引起了关注。

郝文珍的真诚,在微信朋友圈中赢得了信誉。随着订单渐渐增多,好奇的邻居也来打探这销路是咋来的。听了郝文珍的解释,乡亲们恍然大悟,纷纷给自己在外的家人和亲戚朋友打电话,帮助销售。郝文珍微信卖苹果的故事在乡亲们中间传开了,一些在外的年轻人跃跃欲试,一时间村里村外都在关注这件新鲜事。

卖相不好的苹果,要别人欣然接受,还需要有耐心。有的年轻人推荐了几次十几次心就凉了,有的推送了以后偶尔会来几个订单,这让坐等发货的家人有些心急。不少乡亲又上门求助,在外地的乡亲也不时有人打电话请教,郝文珍把自己推送的现场视频全部发给他们。郝文珍说:“朋友圈推送得讲究点技巧,既要讲诚信,也要有看得见的东西让人信服。”

众人拾柴火焰高。乡亲们动起来了,郝文珍不再是单打独斗,她相信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喊破嗓子也难成大事。

几个月后,郝文珍家成了韵达快递的临时代办点,乡亲们定时把装好箱的苹果放到她家等候发快递,郝文珍时常提醒大家,做电商最要讲质量、重信誉,否则就没有回头客。为了这个诚信,她没少与母亲发生争吵,老人觉得破点皮、掉点色不碍吃,这么大的一个苹果发不出去就要当次果处理,价格相差两倍多。郝文珍态度坚决地说:“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我们卖的就是品质,品牌信誉没有了,再好的苹果只能卖到次果的价钱。”短短几个月,郝文珍为家里直销苹果1200多箱,总量达6000多公斤。

村委会主任郝朝永也加入到了水果电商行列,他的人脉资源广,在南京创办了“果穗园”微店,发展了一大批南京客户,使丁庄的“丑苹果”在大都市也有了市场空间。“丁庄村是个传统果业村,村里上百年的梨树随处可见,全村5300多亩耕地几乎都是果园,有苹果2000亩、梨1000亩、桃2000亩,是全村3200多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郝朝永说,村里卖相不好的苹果,在市场上长期滞销,倒逼果农砍树种了桃。要不是有了电商,丁庄村的苹果产业还会萎缩。

悄然兴起的水果电商,引起县商务部门的关注,他们把丁庄村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打造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电商扶贫站点。

有了政府的扶持,丁庄村的电商发展更是遍地开花。2017年12月份,郝文珍在南昌开设了第一家线下体验店――南北记果鲜坊,产品由单一苹果,增加到梨、梨膏、桃、柿子和玉米、黄豆、黄豆油、芝麻、红薯、大蒜、西瓜等家乡所有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以传统工艺熬制的梨膏和五谷杂粮也成了她的主推品种,并建起“等等妈咪家乡水果农产品分享群”,3000多名微信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互动。

前不久,郝文珍被青云谱区作为创新创业典型,推荐参加南昌市“2018洪城创业故事汇”大赛,并获得南昌市“2018洪城创业故事汇感动大使”荣誉称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万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