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形势,打通梗阻,畅通循环的关键一招。最近几年,很多企业都享受到了更多的“放管服”改革释放的红利,感觉到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但也有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限制多、门槛高、审批繁,束缚了创业创新的手脚。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有的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面对堵点和痛点,如何精准破解?怎么激发企业更大的发展活力,让它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各地都在积极地创新和探索。
△焦点访谈丨营商环境更优 市场主体减忧
李晓婷是甘肃兰州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这天是申领公司下个月发票的日子。她通过甘肃省税务部门的电子办公系统,足不出户,三分钟就完成了申领,发票还将会在第二天免费快递到手,省去了跑一趟办税大厅。
如今的方便快捷得益于甘肃省推行的“不来即享”措施。2018年4月,甘肃省政府针对涉企政策的落地难、企业对优惠政策“找不到、不会用”等老大难问题,推出企业办事“不来即享”的做法,这让企业办税和优惠政策的手续办理,从跑多次到只跑一次,再到如今的一次也不跑。
在2018年以前,企业要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必须要拿着相关申请材料,到税务局接受审核备案,审批完才能享受。如今只要在网上自行申报办理,相关材料企业留底备查就可以直接享受优惠政策。
目前,甘肃省98.11%的一般纳税人,以及超过90%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都实现了办税“不来即享”。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大批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但企业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对于能享受到怎样的政策并不了解,因此甘肃省税务局打造了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平台,把“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
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电子税务局负责人邵峰说:“第一步是对企业进行标签化管理,会对企业设定各种各样的标签;第二个是对新出来的优惠政策进行详细细分,什么政策适用于哪些纳税人;最后进行政策和企业标签的匹配,这样企业就能享受到最精准的政策。”
现在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政策库”已涵盖税务、人社、工信、市场监管等40多个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涉企政策文件,实现了对全省有关涉企优惠政策的全覆盖;“企业库”已纳入41.9万户企业,占目前全省企业总数的92%,实现了对所有正常运行企业的全覆盖,其中的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9.8%。企业只需要登录“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就可以了解到相关的税费减免、社保缴纳、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而为了政策更好落地,税务部门逐一对接落实。
甘肃省税务部门最早推行的是税务优惠政策“不来即享”,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税务局的建设,如今已经实现了税费申报缴纳、税收优惠落实、政策精准推送、发票套餐办理,税银互动融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等六大方面的“不来即享”,让营商环境更和谐顺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说:“甘肃的做法就是让惠企政策一竿子插到底,快速直达市场主体。近几年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制定政策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市场主体的需求为导向,从企业的实际诉求出发,着力帮助企业纾困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与小朋友打招呼的是一款名叫“小诺”的机器人,它每天早上在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的门口,帮助小朋友完成入园晨检。“小诺”的加入,让以往单调地检查更有趣味。
对于幼儿园来讲,小诺机器人将每天采集到的数据同步传送到学校后厨、保健、财务等部门,可以更好地安排小朋友的配餐、运动和计费等相关事项。
受到各方欢迎的这款机器人,在当初推广时却困难重重。
四川某科技公司创始人许波说:“我们见过太多的园长,园长反复讲,我不需要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我们幼儿园是靠人来服务的,你这个东西好是好,但是我不需要。后来我们是请托了朋友、同学、过去的同事,认识一些园长,恳请这些园长给我们一些机会试用。到2018年的时候,在整个成都市不超过5家幼儿园在使用,拓展非常艰难。”
许波遇到的这种难题,几乎在所有的初创型中小企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时都会碰到。而就在企业举步维艰的时候,2019年3月成都市政府成立了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着力来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对接难等问题,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哪里有机会,怎么抓机会”的堵点痛点问题,创新推出“城市机会清单”,也就是说把政府部门的项目建设、政府采购、服务购买等信息,以及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应用领域、产能、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线上“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厅”和线下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清单推介会的方式进行公布,及时释放政府、企业两端的供需信息,让市场主体获得平等参与城市建设的市场机会。
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仕品说:“这样就比较好地解决了机会不均等、不公开的问题。一般通过竞争或者招投标,大企业、有品牌的企业可能会有更好的机遇,但是这种场景建设对于中小微企业,或者新经济是赋能的,就是给机会的,也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
为了确保城市机会清单落地的公平公正和效果,成都市还建立了跟踪问效机制。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产业促进处处长杨泉说:“按照谁上报谁负责的原则,要求他们对清单的信息进行审核,如果过程中出现企业的困难和诉求,我们把清单的线上发布渠道和市长热线12345联系起来,通过12345热线可以进行反馈,然后促成相应部门去帮助协调解决。”
经过调研审核,“小诺”机器人2019年进入了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
许波说:“在整个城市机会清单的推进下,很多学校包括教育部门都主动跟我们对接。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000多家,全国56个城市,还有很多大学的研究机构,在技术合作过程中对企业的成长起到了很高、很大的推力作用。”
今年疫情很多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成都市根据企业需要创新创造应用场景,推出3批次疫情防控、复工复产850多条供需信息,促进50多家企业的无人机、智能消毒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得到规模化应用,20多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3000多万元,企业新产品与社会新需求通过机会清单实现了快速匹配。
2019年以来,成都市一改过去只给企业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更大力度向“给机会”转变,通过城市机会清单打破了过去靠熟人拓市场的习惯,把实现“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作为工作机制,让更多企业受益。
截至2020年10月,成都市已发布8批次清单共2800多条供需信息,成功对接1400多条,实现融资140多亿元,并不断探索创新容错试错机制,为企业创新产品进入市场创造更多机会,从而更好地优化了营商环境。
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谢瑞武说:“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城市而言,可以帮助政府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政府效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企业而言,可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相互赋能;对市民而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收入,提升获得感,增强幸福感。”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同时还在促投资、促外资外贸、促就业创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利企便民改革措施,为实现“六稳”“六保”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34亿户,较去年底增长9%,面对疫情不降反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说:“今年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不利影响,如何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住上亿的市场主体,一方面要依靠实施好一系列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从长远来看,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也是一个基础条件,能够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发展环境。”
“不来即享”,让办事更方便快捷;机会清单,让中小企业有了更大发展空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也说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还有不小的空间。放,一定要放到位;管,一定要管得住;服,一定要服务好。应对风险挑战,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我们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不来即享”、机会清单……惠民礼包请查收
编辑:张玥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