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晚,保险圈刷屏了一条信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商业人身保险已在全国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也存在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
会议具体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控风险等要求。
会议内容既涉及保险业负债端,也涉及保险业资产端,影响面极广。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表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是近年已看出的明显趋势,主要是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无论是基本医保还是基本养老保险,都是保障面广但只保障基本的,且持续性压力比较大。商业保险需要为健康和养老保障发挥充分作用。
对于险资长期投资,朱俊生认为,这也是在经济转型叠加疫情影响等复杂环境下,需要加强的。一方面,可以提振投资,另一方面也可以服务资本市场以及经济升级转型。同时,也需要防范好风险。
人身险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仍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
据中国政府网信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
其中,针对人身保险,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人身保险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商业人身保险已在全国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也存在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
会议指出,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
一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
二是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三是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深入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挪用、套取、侵占保险公司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
健康险: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产品
从具体内容来说,对于商业健康保险,会议指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
从中,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杨帆表示,可以看到的是,国家政策支持商业健康险的快速发展,政策环境鼓励保险回归保障。
杨帆对券商中国记者称,近几年,监管和保险机构已经注意到了保险在老年人市场的缺位问题。近日,信美相互推出了一款可以面向70岁老人的一次性给付医疗保险“挺好保”。“有理由相信,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与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群体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于保险从业者而言,未来的前景是向好的,尤其是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及医疗数据体系的应用、精算技术和风控能力的不断提升等,相信未来能看到越来越多为老年人提供的专属产品问世。”
而对于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朱俊生认为,这主要在于社会有很强的需求。
他表示,我国虽然已实现全民医保,但个人支付部分还是比较高的。2019年,全国6.5万亿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占1.9万亿,这对很多家庭来讲还是个沉重的负担。
一方面是有群众对医保需求,但另外一方面,基本医保本身也正承受不小的压力。政府有限的财力要去提供基本保障,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保障。因此解决这部分负担,就需要发展商业健康险,用商业险去提供保障。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收入稍微高的群体,都需要通过商业健康险去满足个性化的差异化的需求。
“所以怎么更好地去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特别是现在基本医保有很多目录外的药品、诊疗项目,怎么通过健康保险更好地去发挥作用,就变得很重要。”
朱俊生看来,现在商业健康险虽然发展快,比如今年前10月,我国的商业健康险保费规模为7162亿元,已经超越去年全年的7066亿元,不过仍然有很大增长空间。目前我国健康险支出占比全国卫生总费用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仅为2.5%;占比个人卫生支出也不到10%,与国际数据差别很大。
数据显示,近年来,健康险是增速最高的险种,年均增速在30%以上。业界预计,健康险保费最快明年将突破1万亿。
养老保险:按统一要求,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
对于养老保险,国常会指出: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朱俊生表示,相较商业健康险,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更是不足。“美国三个养老支柱资产加起来除以GDP的数值是152%;中国三个养老支柱的资产加起来除以GDP仅为9.56%,不到10%,在OECD国家中仅仅比希腊高一点。”朱俊生说,放眼全球,很多国家的养老金结构既有共同养老金也有个人养老金,而我国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基本是空白,更多的是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这对整个养老金的持续性带来极大挑战。在这样的养老压力下,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金非常紧迫。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金融业可以,也应该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10月21日的2020年金融街(行情000402,诊股)论坛曾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委和金融企业对养老金融改革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形成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国务院金融委已对养老金融改革作出了专门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郭树清彼时称,养老金融改革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抓现有业务规范,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产品。二是开展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
朱俊生认为,第三支柱的发展跟整个金融结构的改革也是连在一起的。因为中国金融结构中不缺短钱,但缺乏长钱;同时,金融结构也正急需从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更多直接融资,因为在支持创新上还是资本市场更为有效。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机构投资者,从国外经验来看,要么是养老金,要么是长期寿险。所以基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角度,也要更多地去发展长期寿险、养老金。这个过程中,中国大量的储蓄也能转化成养老金。
险资:提升长期投资能力,防止资金运用投机化
对于保险资金,国常会提出: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深入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挪用、套取、侵占保险公司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
一位寿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会议对于保险资金投资有新的提法,即“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整治。他认为,这些都是供给侧改革、金融严监管大背景之下的题中之意,但指向性更加明确,阶段性任务也更加清晰了。
朱俊生认为,其中的要点信息,一面是防控风险,一面是鼓励长期投资、权益投资。鼓励权益投资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已经于7月份实施。他表示,一方面保险资金期限长,有助于提振投资。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提振投资的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保险资产规模较小,保险机构作为契约型金融机构汇聚长期资金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首席投资官段国圣近日在多个场合发表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消费升级、大健康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要求融资方式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随之,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的优势正在逐步凸显。
段国圣认为,保险资金要顺应投资模式的转变,在股权投资、夹层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保险资金放开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的背景下,可以在消费升级、大健康、科技创新等领域积极布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