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CPI同比降0.5%,显著低于预期,创下十一年来新低。大家对通缩的预期开始加强。PPI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上涨0.5%,基本符合预期。
通缩看似严重,还会严重下去吗?在货币政策出现退出迹象时,通缩是否会导致货币政策再次转向宽松?这些都是市场和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CPI由正转负,通胀还是通缩?
11月CPI同比转负,除了年底翘尾因素弱化之外,短期内主要是受食品价格下行的影响。猪肉价格受到生猪供给提升的影响,下滑明显,鲜菜和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也在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大葱、生姜等个别种类的食品价格在下半年明显上涨,引起关注。但与猪肉不同的是,大葱和生姜等更像是日常饮食的辅助,且存在一些替代品,其价格波动对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真实的生活成本(Living Cost)影响可能是有限的。
当前经济是否处于通缩状态?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排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为0.5%,仍然保持稳定,反映需求端仍然有一定支撑。
12月CPI可能由于食品价格波动而出现短暂的转正情况,但到了明年,高基数、春节时间错位以及食品价格的持续回调很可能会使得CPI同比再次转负,并有可能维持到明年一季度末。明年猪肉供给的确定性增加,大概率会拉低CPI同比。
到了明年二季度,低基数和需求端继续回暖有可能再次带动CPI上涨。因此,当前经济即便是通缩,所维持的时间也很有限,从中长期看,经济更像是再通胀状态,即经济在经历了萧条后重新修复过程中,价格水平上涨,但尚未到通货膨胀的程度。
同时,也需要关注今冬的拉尼娜现象,它可能导致食品等供给收缩和冬季相关需求增加,形成CPI上涨因素。
PPI持续回暖,工业品需求复苏
11月PPI同比为-1.5%,较上月降幅有所收窄,环比还在上涨,反映了需求端在回暖。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8%,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中游环节,有色和黑色金属行业价格继续上涨;上游环节,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行业价格降幅收窄,总体看,PPI呈现持续回暖的态势。
生活资料同比降幅扩大,一定程度上是受CPI食品等消费品价格同比回调的影响。从环比看,生活资料价格由降转升,保持相对平稳。从整体趋势看,受到全球经济复苏、需求改善的支撑,PPI在年底和明年继续上行的概率较大,生产端通缩的形势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前期库存周期在极短时间内走出了一个小周期,预计在未来又将开启新一轮的周期,企业补库开始增加,也将拉动工业品价格上涨。
通胀转通缩,货币政策会宽松吗?
首先,当前通胀并非已完全转至通缩。其次,即使是通缩,通缩背后的逻辑也不支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因此CPI同比下行,短期内不会对货币政策产生明显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食品价格的波动和上半年高基数的影响,明年CPI还会存在下行压力。然而,CPI与央行货币政策之间正在脱钩,越来越多的央行不再将CPI看作货币政策的最重要变量,而可能会比以往更加关注PPI的走势。由于食品价格的波动和具体的统计方法导致的季节性固定波动,单纯地以CPI衡量的通胀波动现象越来越与传统的经济学对通胀的解释相背离。
同时经济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反映经济热度的指标,当前经济复苏情况和央行对货币政策未来空间的考虑,都将导致货币政策的加速回归常态。而且,货币政策“秋后算账”的意味开始加强,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未来,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窗口指导、维持金融稳定,都将是明年上半年的主旋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