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ABS)的发行热情依然高涨,保持规模增长态势。
《证券日报》记者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CNABS)数据梳理发现,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累计新增发行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
ABN类产品
发行规模增长显著
近年来,ABS的市场容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证券日报》记者梳理CNABS网站数据发现,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累计新增发行单数1844单,累计发行规模约2.5万亿元,远超去年同期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ABN类产品发行规模增长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
东方金诚结构融资部技术副总监刘士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央行采取多项措施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降低,为企业提供了良好融资环境。同时,ABN具有提升信用等级和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节约经济资本的作用。因此受到资产市场的青睐。并且近两年来交易商协会修订完善了ABN发行政策,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动了ABN的发行量增长。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今年以来发行的ABS产品中,信贷ABS市场累计发行规模7180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663亿元相比下降了1483亿元;企业ABS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达13913.4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9766.8亿元相比上升了4146.62亿元;ABN市场累计发行规模达4320.5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465.17亿元增加了1855.4亿元。
具体来看,在今年以来发行的信贷类ABS产品中,住房抵押贷款类别规模占比最多,发行规模共计3526.96亿元,占总产品规模的49%。在今年以来发行的企业类ABS产品中,供应链类别规模占比最多,发行规模共计2943.26亿元,占总产品规模的21%。其次为个人消费金融类产品,发行规模共计2708.71亿元,占总产品规模的19%。在今年以来发行的ABN类产品中,供应链类别产品规模占比最多,发行规模共计968.24亿元,占产品总规模的22%。
不良信贷资产重组ABS
总规模已超去年
今年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不良压力上升,而ABS作为一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工具,能较好的帮助银行压降表内不良贷款规模、盘活存量。
此前银保监会公布了前三季度银行不良资产总额超过2.84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6%,较上季末微升0.02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有不少银行开始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据CNABS数据整理,截至12月10日,今年金融机构发行的不良信贷资产重组ABS总规模达172.55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不良资产重组ABS总规模。前十发起机构为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港股00939)、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港股03968)、国开行、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港股03328)、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港股00998)、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港股01288)、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上海通用金融。
中银香港(港股02388)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其实是核销之外另一种让银行不良资产剔除出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对于缓解银行的资本金压力,有正面影响。就不良资产证券化本身而言,其提供的收益率水平和底层不良资产的资产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评级水平。这种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有利于盘活资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