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此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广发证券(行情00077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博士对于“需求侧改革”解读称:
第一,12月11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第二,什么是需求侧改革?我们可以参考刘鹤副总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1月25日,人民日报)中对于需求和供给关系的阐述及“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的结论。从论述看,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结合,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
第三,那么从供给侧改革过渡到“新发展格局”中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结合的背景是什么?文章指出是为“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并且指出新发展格局战略“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也是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
第四,怎么进行需求侧改革?我们理解首要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这个过程包括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也包括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长极会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创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给”。
第五,换句话说,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环保、金融适配、产业链高级化),“供给创造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推动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拓展投资),“需求牵引供给”。
第六,由于重点在新发展格局的阐述和宣导,政治局会议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着墨不多,对经济政策主要精神的理解仍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但值得注意的有几点。
正文
12月11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注重需求侧改革”(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
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什么是需求侧改革?我们可以参考刘鹤副总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对于需求和供给关系的阐述及“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的结论。从论述看,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结合,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
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刘鹤副总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文。
文章指出,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科学指导实践,需要把握好几个重大关系。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始终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知道:
第一,“需求侧管理”是“新发展格局”这一大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理解“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
第三,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但是也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
第四,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
那么从供给侧改革过渡到“新发展格局”中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结合的背景是什么?文章指出是为“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并且指出新发展格局战略“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也是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
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中央及时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性思路,按照“三去一降一补”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了供求关系。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党中央准确研判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这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也是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怎么进行需求侧改革?我们理解首要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这个过程包括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也包括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长极会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创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给”。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
“….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快速成长,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从需求潜力看,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张”。
“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影响投资和消费,事关民生和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租房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个过程既创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给。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长极。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
换句话说,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环保、金融适配、产业链高级化),“供给创造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推动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拓展投资),“需求牵引供给”。
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我们的理解是:通过一系列供给侧改革,如去产能、环保、金融去杠杆、金融供给侧,以及推进中的产业链高级化,可以显著改善供给端效率,完成“供给创造需求”的问题。
但是“需求牵引供给”,则需要进一步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激发内需潜能。
由于重点在新发展格局的阐述和宣导,政治局会议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着墨不多,对经济政策主要精神的理解仍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但值得注意的有几点:
第一, 政策对当前经济的定调是“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但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第二, 经济增长上的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第三, 政策指出“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第四, 政策指出“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第五, 政策指出“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我们理解在经济已经逐步恢复常态,2021年稳增长压力减小的情况下,政策确保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即可,将更加重视杠杆率控制和风险防范,这一点和前期稳增长、保就业时段不同;但明年亦不同于2018年,在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背景下,去杠杆并不是一个主线索。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