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记者 杨淼) 12月15日,“瓣瓣同心?携手共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北京市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的北京乐石文物修复中心,这里有清明时期的诗文字画、青龙藏木质经板、黄地织金吉服袍、江口明末战场遗址部分出水金银器等数件珍贵文物在文物修复专家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继续用新的面貌来“讲述”我国曾经的辉煌文明。
近年来,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天竺综合保税区在北京“两区”批复设立的新机遇面前,重点发展文化贸易,促进海外文物回流。保税区中的文物修复工作不仅可以将大国工匠的匠心精神与文物修复的精湛技艺相结合,让中国传统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还提供了足够的平台将中国的文物修复逐步向全球化发展,向世人展示我国文物修复师的高超技艺。
文物修复师在修复字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