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陶县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96.4%的地域为高寒山区。长期以来,崇山峻岭成为山区牧民脱贫的“拦路石”。近年来,阿克陶县围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发展特色产业,于今年成功脱贫摘帽――让广大群众在戈壁平原上迎来新光景。
搬出深山迎新生
迎着朝阳,驱车从阿克陶县向东行驶约15公里,戈壁平原上一座新城――丝路佳苑易地扶贫安置点映入眼帘。行走其中,柏油路笔直,楼房林立,随处可见当地群众幸福的脱贫笑脸。
早起的阿里亚斯?喀日拜戈与妻子托合提布?库尔班在自家餐厅蒸包子、煮奶茶,忙碌着招待客人。
“常听出山的人说外面生活好,但担心自己缺少技能,过不上好生活。”2019年9月,阿里亚斯从160公里外的山区搬入丝路佳苑安置点,参加了免费厨师技能培训班后,申请到一套40平方米的商铺,经营起了石榴籽餐厅。“现在生活很有奔头。”阿里亚斯说,“餐厅生意好时,每天收入1500多元。”而且,按照当地创业减免房租的政策,阿里亚斯每月仅交450元房租。
阿里亚斯一家还分到了一套80平方米水电暖齐全的楼房。“以前在山上生活交通很不方便,下雨房子会漏雨,还担心发洪水。”托合提布说,“如今生活让人很放心,有楼房住,孩子上学很方便,去县城也有班车,日子越来越好了。”
阿里亚斯夫妻创业记是阿克陶县斩断穷根谋脱贫的缩影。帕米尔高原是南疆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里海拔高、环境恶劣、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2016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贫困群众走出深山。目前,阿克陶县已安置4个乡22个村2548户10694名搬迁对象入住昆仑佳苑、丝路佳苑易地扶贫安置点,并配套建设了学校、幼儿园、文化广场、卫生服务中心、商铺,水、电、气、暖、网络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脱贫致富有新产
易地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阿克陶县为让出山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发展产业上下足绣花功。
丝路佳苑易地扶贫安置点利用邻近县城的优势,发展起蔬菜大棚产业。
“以前只会放牧,哪会种菜呀!”2017年9月,住进丝路佳苑的纳斯尔?哈力克分到了一个蔬菜大棚,本是一件高兴事儿,却让他犯了难。所幸技术员手把手培训种植技术,让这个曾经的牧羊人成了一名合格庄稼汉。
“以前只能管理一个大棚,现在能管理12个大棚了。”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提高,2018年,纳斯尔申请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承包大棚,还带动其他贫困户实现就业。如今,每个大棚能给他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
“我还要教身边的亲戚、邻居种大棚,带着他们一起致富。”纳斯尔相信,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收入会越来越高。如今,两个安置点的戈壁设施农业大棚发展到1700多座,产出的蔬菜远销到喀什等地。
30岁前,阿依古丽?吐尔地艾买提一直生活在帕米尔高原,每日翻山越岭,牧牛放羊。2018年,她搬进丝路佳苑小区80平方米的新楼房,依靠牛羊联牧分红,日子还算安稳。
随着社区引入的阿克陶中印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产,阿依古丽进厂成了一名工人。“社区鼓励我到厂里工作,就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孩子也能挣钱。”如今,负责耳机安装的阿依古丽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目前,丝路佳苑小区已有200多人进厂工作。
其实,在安置点建设之初,阿克陶县就按照“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就业”模式为搬迁劳动力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就业创业服务,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一户多人”稳定就业的目标。
打馕车间、设施农业大棚、高标准养殖棚圈……如今,搬迁安置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就业全覆盖,使搬迁群众走出大山,搬得出、稳得住,融入新型社区成为居民;放下羊鞭,拿起现代生活工具、掌握一技之长,有事做、能致富,成为产业工人,实现搬迁一户、稳定一户、脱贫一户。目前,安置区产业发展成效日益凸显,搬迁牧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4920元提高到11088元。
戈壁滩长出“摇钱树”
多山的阿克陶县人均耕地不足2亩,用好山外的每一寸土地提高产出增收是当地的必修课。
“我承包了20亩地,种了杏子、桃子和西瓜,今年挣了1.6万元。”村民亚合甫江?毛拉说,“以前没想过光秃秃的戈壁滩也能长出‘摇钱树’。”
雪山下的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曾是新疆深度贫困村,全村759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4户,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不足1亩,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
为让村民脱贫增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访民心、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坚持“以水定地,生态用水”原则,经过认真调研走访,决定将村西边4000亩戈壁荒地改造建设成林果基地,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面对遍地砂石,工作队发动全体村民挖石填土,改良土质,邀请林业专家开展技术指导,规划林果基地建设,开展测土配方……两年半时间,林果基地拔地而起。目前,4000亩林果基地完成建设,种上了巴仁杏、果桃、新梅等果树,还种有核桃与大果沙枣作为防护林。68名村民成为果树承包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人。村里还成立林果技术服务合作社,116名贫困村民成了护林员,实现了村集体有增收,农户有产业、务工有渠道。
2017年,依也勒干村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今年,全村人均收入可达1.4万元。与此同时,村里正在规划建设旅游新项目,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如今,在帕米尔高原为数不多的平原戈壁上,百业兴盛。阿克陶县按照县有特色产业、乡有龙头企业、村有致富项目、户有增收渠道的思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以香菇、黄麻鸡、乳鸽、育肥牛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以巴仁杏、薄皮核桃、西梅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皮拉勒大米、水晶绿甜瓜为品牌的优质种植业,并对纺织服装、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档升级,形成了“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千家万户”减贫机制,不断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经济日报记者 马呈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