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0年,A股市场震荡加剧的同时结构化行情也更加明显,医药、消费等板块更是走出了一波超级行情,不少抓住风口的公募产品收益率可观。
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开始,国内主动权益基金已经稳稳跑赢被视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偏股基金管理规模占比持续创下新高。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公募基金的投资风格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作为第三批银行系试点中首家获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中加基金秉承大股东北京银行(行情601169,诊股)主张的稳健投资和进取精神,积极捕捉市场变化。12月10日,金融界第五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20金融界“领航中国”年度盛典在京召开,中加基金与近40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聚首,并凭借良好口碑与成长性斩获年内新锐基金公司奖项。借此机会,金融界与中加基金投资研究部权益投资负责人李坤元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李坤元是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拥有14年权益投资经验,历史管理产品四次斩获“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等权威奖项,其专注10余年的大消费,以及医药、电力设备等行业年内均走出一波超级行情。
对于医药、消费等板块的回调,李坤元认为并不影响行业的长期逻辑。在10多年的公募产品管理经验中,李坤元总结出了一套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结合宏观与中观寻找优质个股的策略,其认为明年全球经济主题是复苏,结合全球放水后遗症,对价格敏感、受益于经济复苏的一些顺周期行业会有阶段性机会,另外疫情中受损的可选消费行业将优先受益。
作为横跨A股、港股多年的价值投资主导者,李坤元坚定看好港股的未来投资机会,包括A股不具备的消费细分子行业、同股同权低估值的蓝筹企业等,随着整个南下资金的增加,未来优质港股公司会逐渐进入投资视野。
谈到国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李坤元认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并不显著,海外还在放水的情况下,央行大规模明显收缩的可能不大。明年的策略一个是赚经济复苏带来优质龙头业绩的钱,另一个是赚前期低估值行业估值修复的钱。
金融界:今年所有的题材、话题基本都离不开疫情,随着疫苗好消息不断,大家对国内乃至全球经济的预期也不断提高,对于接下来的宏观经济走势您有哪些判断?优先看好哪些行业?
李坤元:2020年的疫情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海外各个国家的经济冲击都非常大。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聚焦海外经济,虽然已经研发出了疫苗并且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准备接种,但短期来说,疫苗的推广仍受制于产能限制,短时间内无法做到全民覆盖。疫情近期出现了反复,2021年,海外经济定调依旧是在恢复中,但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我们的恢复速度非常快,从四、五月份起,各行各业都逐渐从疫情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下半年我国的经济数据非常亮眼。2021年,我们认为在经济的惯性作用下,明年中期以前中国经济仍将维持一个较高增长的格局。
所以整体来看,可能复苏的过程会有些波折,比如冬天或者春天流感与疫情的叠加、局部反复等,但2021年会出现全球经济复苏的共振。
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看好与经济复苏相关的行业。其次,结合全球放水与明年的经济复苏态势,一定会带来很多资产价格的上涨,这类价格敏感性行业阶段性有较大的盈利弹性。第三个,今年受损于疫情的可选消费类行业,在明年有望迎来报复性反弹。
金融界:提到价格敏感的行业,最近顺周期板块异动明显,尤其是一些大宗商品、期货合约价格都创下新高,比如动力煤、铁矿石。您认为这些异动有没有偏离真实的供需关系,对未来走势有什么预期?
李坤元:数据显示,从四五月份开始,国内生产恢复得还是比较快的;今年三季度以后,整个经济数据都比较亮眼,进一步带动了铁矿石、动力煤以及一些化工品的涨价。一方面是因为水放多了,就一定会找蓄水池,往往会推升商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涨价也是真实客观的经济反映,因为新冠疫情对部分小企业的冲击加速了很多行业的优胜劣汰。这种整合会使得大企业优先在经济反弹或复苏中受益。我们在投资中更看好各行业的龙头公司,因为他们能够在疫情中活下来,通过兼并整合,加速优胜劣汰后,会在经济复苏中获益更多,行业的马太效应逐步显现。
金融界:您对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投研经验丰富,这些板块大部分在今年走出了超级行情,近期也出现回调现象,您认为目前回调到位了吗?
李坤元:从三个月或者半年、1年以内的短期投资维度来看,现在估值还是比较高,但不管今年有没有出现疫情,这些公司的中长期价值是不会变化的。今年很多赛道,像眼科、白酒、食品,有些是受益于疫情,有些是受损的。拉长投资周期来看,疫情一方面加速了行业整合,大企业提高了市占率,推广了自己的新品;再拉长一些,我相信疫情只是对一些企业有短期的冲击,对公司的长期经营没有影响,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没有改变,甚至有些公司通过疫情提高了竞争力和市占率水平,这些优质公司,我们认为还是能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回报。今年估值扩张显著,股价涨得比较多,虽然近期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调,但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变化。我相信如果后面没有估值扩张的过程,而是赚业绩的钱,选的还是优质的白马龙头公司。
这些优质公司可以通过时间来消化估值。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每年有20%的业绩,5年之后,它的复利又有多少呢?它是可以通过时间去消化估值的。我们要选这种安心赚到业绩钱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
金融界:最近电商、直播带货都是风口上的板块,港股一些科技概念股也涨得越来越高,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李坤元:我认为,港股有一些A股所不具备的细分优质赛道,比如运动服饰、互联网和餐饮连锁等行业。港股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有稀缺性的,一些消费子行业的优质公司只在港股上市;一类是同股同权低估值的蓝筹公司,他们在港股更有估值优势。
我未来比较看好港股的市场表现。随着整个南下资金的增加,大家对港股的研究深入度也越来越高。同一家公司在A股和港股其实是分属不同的价格体系,从性价比来说,我更优选港股。还有一些特殊赛道公司,因为较强的稀缺性,又是行业龙头,和A股的估值体系是类似的,也是能给大家赚时间价值的优质公司。未来港股这些稀缺的优质企业可能会逐渐进入内地机构投资者视野,他们的价值也会逐渐被市场挖掘。沪港通的推出让大家能够更加便利地分享港股优质公司的投资收益,后期随着中概股的回归,港股市场也会有更多的好公司可供选择。
金融界:说到美元疲软、通胀压力,您认为国内货币、财政政策的拐点到了吗?大金融的反弹会遵循什么路径?
李坤元:大家的确非常关注中国什么时候收闸门。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也提到,要管好货币政策的总闸门。我们看七天回购利率还是比较平稳的,而且我们也并没有看到海外国家有明显收缩,相反在拜登上台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强经济刺激政策。所以在海外的整个放水背景下,国内可能不会出现强有力的收缩,除非通胀压力加剧。
但是我认为通胀是不用太担心的。因为通胀体现在两点上,一个是CPI,一个是PPI,CPI主要受猪肉价格的影响,在2019年一些经济学家曾调侃说拿掉猪就是通缩,现在的猪价要回到之前的高位比较难,最好的情况就是高位震荡,甚至有可能整个价格都会面临下行的压力。只要猪价没有强烈的上涨压力,CPI的压力会比较低。PPI出现了上涨,输入型通胀主要体现在原油价格和其他商品上,但如果没有大幅度反弹,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就并不大。结合2016、2017年通胀压力背景下,央行也没有强有力的紧缩措施。所以我们认为,在海外还在放水的情况下,央行大规模明显收缩的可能不大。
至于货币政策总闸门,在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到一个放水高点出现了,但更可能的是高位维持。金融是偏后周期的行业,在2006、2007年,先是钢铁有色煤炭推动行情,然后才是大金融。现阶段,一方面利率正在上行,贷款成本上升,对金融非常有利;短期基本面上,剔除疫情期间让利企业的影响,银行核心数据增长还是不错的。因此金融股盈利的拐点,其实在三季度已经到来了。
我们认为,在未来两三个季度内,金融股盈利趋势上行,一个金融公司可能会赚两个方面的钱,一个是估值,一个是盈利。估值方面,银行股的估值现在仍然非常低,明年整个银行的平均市净率尚不足一倍,但随着经济复苏,利率上行,资产质量改善预期增强,银行的估值会迎来上升空间。盈利方面,随着经济好转,银行报表端利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也能赚到利润增长的钱。因此现阶段整个金融股的配置价值还是较强的。
金融界:今年以来中加基金旗下产品收益率可观,能否介绍一下中加基金的配置逻辑,以及对明年市场的展望?
李坤元:今年我们公司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截至三季度末,我们的公募管理规模已超千亿,权益方面也是突飞猛进,无论是产品线布局、业绩、还是规模都获得了不小的进步。我们权益团队的核心投资研究人员从业经验均超过8年,从业经历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以合理的价格和估值买入优质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大家买好公司的”初心”是一致的。另外,不同的研究和工作背景也让我们可以优势互补。
明年整体上会适度均衡。从2017年开始,结构性牛市的趋势比较明显,我们一方面会持续看好各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未来的业绩表现,长期赚业绩增长的钱;另一方面,经济复苏会带动一批过去由于经济下行、估值受到压制的传统行业和公司迎来业绩拐点,他们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所以明年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市场的风浪中把小船驶好,争取长期为投资者带来一个不错的回报。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