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期货业协会主办的“2020年第16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于12月19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这是一年一度期货行业最重磅的会议,证监会副主席、期货业协会会长、四大期货交易所和沪深交易所总经理,以及头部期货公司董事长云集第16界中国(深圳)期货大会,金融界作为合作媒体全程报道,为关心中国期货业发展的投资者带来最前沿的监管思考以及行业动态变革。
本次会议分论坛三围绕“风险管理与期货公司转型发展”为主题,围绕期货品种工具、商业模式、期现联动、三农服务以及场外业务等方面展开探讨。
会议上,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肯定了我国期货市场在疫情下的稳中有进。
她表示,风险陡增下,期货业实现了包括成交量、持仓规模、客户数量、客户权益在内的各项指标的大幅增长,法人客户数量和权益占比也有了较大提升,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显现。同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也在不断创新、迅速发展。
截至10月底,有87家风险管理公司设立备案。基差贸易方面,今年累计购销总额达3,358亿元。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今年累计新增名义金额6,113亿元,其中商品类标的占比79%,金融类标的占比21%;同期,场外持仓名义金额为1,419亿元,其中商品类标的占比65%,金融类标的占比35%。
受去年“中拓”事件影响,今年商品类标的成交量、持仓量有所下降,但并不妨碍场外衍生品日渐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在疫情期间,风险管理公司大胆创新,帮助企业管理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险+期货”成绩单也依然亮眼,今年已确定的项目保障金额达118亿元,风险管理公司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方面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场外衍生品在丰富大类资产配置、提升财富管理效能方面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银行利用场外期权设计了个性化、结构化的理财产品;券商、私募等机构利用场外市场进行资产组合和配置。可见,风险管理公司的交易能力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
她在会议最后总结道,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改革与发展,期货经营机构必然将从传统经纪商向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衍生品综合服务商转型。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