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政策“退潮”方向已定,“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兼顾托底性和结构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表述较7月政治局会议的“更加积极有为”、“更加灵活适度”出现明显调整,政策“退潮”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其中,财政“更可持续”,或指向政府债扩张的可持续问题;货币较前期未释放进一步收紧信号。
会议要求“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等,兼顾托底性和结构性,体现“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伴随经济回暖、政策退潮,政策重心向“调结构”偏移,宏观政策为“调结构”创造平稳的经济环境,反映“稳”的一面;同时,财政要“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货币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等表述,表明科技、转型才是“进”的方向。
“前路”明确指向经济转型,“科技基础+产业体系”框架下,加快培育新动能
加快“新经济”培育和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重点任务。会议的前两大重点任务便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前者强调科技基础的发展,后者侧重产业体系的构建。相较以往单纯的产业政策,如今更注重“科技基础+产业体系”框架、为新动能的发展提供支撑。
政策加大新动能的支持,投资方向也相应具有明显结构性。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建(5G、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信息化、自动化等)等相关投资,或是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的方向。
在“双循环”格局下,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除了以“经济新动能”为代表的“有效投资”以外,“居民消费”也是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涵。会议提出,扩大消费的根本,在于“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均指向民生。一定程度上,保民生就是保消费、保内需。
会议要求,“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和以往通过财政投放来刺激消费不同,政策更加注重激发消费内生动能,比如通过取消“行政性限制”、“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解决“住房突出问题”等,释放消费潜力。在投资层面,乡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等基础建设,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
重申开源宏观观点:2021年,政策“退潮”过程中,从“加”杠杆到“稳”杠杆,将带来一定的信用“收缩”。疫情影响下,国内外经济修复本身存在“错位”,政策“退潮”的时间点、意愿和力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会使得内需和外需形成鲜明对比。在周期性复苏、前期政策刺激下,外需会非常强;国内“信用收缩”冲击下,代表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中完成出清过程的行业龙头,受影响较小。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