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蚂蚁集团的整改问题,市场关注度极高。
马云数月前为蚂蚁IPO造势之时,语出惊人,科技巨头的价值观取向展露无遗。
12月27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蚂蚁集团被约谈情况时指出,监管对蚂蚁提出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
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
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
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
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
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而就在当晚,蚂蚁集团表示,会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整改工作组,全面落实约谈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的经营和发展。
实际上,蚂蚁集团已经“割了”很多人的韭菜,神不知鬼不觉的。
“马爸爸”旧事:逼着大象跪倒
花呗、借呗一直是马云抢银行生意的法宝,通过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支付中介服务,但慢慢地通过垄断行为,将很多生意做成了“收割”。
今年9月份,蚂蚁集团IPO进入最后的造势阶段,许多投资者梦想打上新股,随着股价的扶摇直上,自身财富亦能快速膨胀。
蚂蚁嗅到了中小投资者的心思,直接玩起了明星基金经理的募资把戏。
年内,大量公募天量募资,蚂蚁趁势直接与华夏、易方达、汇添富、鹏华和中欧五家公募,推出战略配售基金。
上述五家公募更搬出了旗下最牛的基金经理操刀,并且基金申购后要上“硬锁”18个月——意味着投资者只要买入,一年半内无论净值如何,均无法赎回。
一时间,五位明星基金经理同框的海报出现在中国各地公交车站,号称“史上最大力度的基金营销案例”。
最吊诡的是,明明是公募基金——面向公众募集的基金产品,蚂蚁却独家垄断销售渠道,传统银行销售渠道全被“晾在了一边”。
最后,“私行之王”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直接出来怼,将同期销售的中欧基金的其他产品,加大宣传攻势,更出现“会联合工建等大行拼抢价值客户”的说法。
实际上,销售极度强势的银行渠道,发行产品时从未进行垄断,但蚂蚁集团以强势垄断招揽客户,很多投资者慕名而来,以为买了基金就重仓了IPO的蚂蚁股票。
“韭菜”们投入600亿
投资者并不清楚,公募基金有严格的合规要求,配置蚂蚁股票的比例有上限要求,一只基金不等于全是蚂蚁的股票,而且要等到一年半后赎回,届时基金经理是否还配置蚂蚁股票,都是未知之数。
然而,投资者认知不足的情况下,一股脑儿600亿资金疯狂买入,一瞬间成功买入的人大呼“蚂蚁战胜大象”。
换言之,运用垄断的方法,将国家信用背书的银行击败。
然而,一地鸡毛的事情却发生了。
认购成功的投资者,正梦想着蚂蚁上市后,能创造新股暴涨的奇迹。谁知,“马爸爸”在黄浦江一个论坛的戏谑监管的发言,数日后令蚂蚁上市直接歇菜。
投资者傻眼了。
11月3日晚,上交所和港交所纷纷暂缓蚂蚁IPO,但9月末就大笔申购的投资者,数百亿资金躺在基金托管账户中一个多月。
蚂蚁不上市,钱该退回来吧?
想得美!正如上文所述,这不是为蚂蚁股票量身定制的基金,本质是底层资产会投向蚂蚁股票的基金。
换言之,你冲着蚂蚁IPO买的基金,但基金公司是冲着你成立的产品,双方可没有百分百的“交集”,因为基金具体运作90%的配置跟蚂蚁无关。
说到这里,一场割韭菜的大戏进入高潮。
冲着蚂蚁上市的韭菜们,真金白银押注,蚂蚁暂缓IPO,但基金还是开始运作, 18个月的封闭还是要继续。
托付给蚂蚁的资金,利息不仅捞不到,薅羊毛的机会更打了水漂。
垄断的闹剧
马爸爸折腾这场基金盛宴,不仅收割了韭菜,还把五大公募给坑了。
这就是蚂蚁收割的惨剧:以垄断销售渠道的名义,通过支付宝大幅招揽认购者,但基金管理人是五家公募基金,支付宝并不负责“售后服务”。面对韭菜们的愤怒,公募基金成了最终的背锅侠。
说简单点,一场垄断裹挟了公募基金和投资者,最后却让这两方掐了起来。
面对投资者,公募基金提出解决方案是,推动5只创新未来上市走LOF模式,投资者通过在二级市场退出。
这意味着,18个封闭期还存在,但投资者可以在券商交易系统中,将份额卖掉。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证券开户、转托管,还要面临二级市场折价,意味着可能会以亏本形式正式退出。
这个方案很快遭到质疑。
重重压力下,公募基金又推出了一个B份额计划,截至12月22日可以实现投资者在支付宝平台进行B类份额转换并进行退出。
公募基金更做出让步,免收投资者的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
谁为蚂蚁这场垄断闹剧掏钱了?都是马爸爸的合作方,以及慕名而来的韭菜们。
垄断之罪恶,就是在于马爸爸不做买单者。
12月28日,阿里巴巴港股收跌7.98%,收报210港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