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钟尹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旭
12月30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召开2020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成果发布暨研讨会。
研讨会上正式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一些地方的地方财政存在收支失衡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收入增长不确定性大,刚性支出不减,财政自给率低等方面。
在调研中,基层财政部门普遍反映重点税源增收乏力。区县财政收入规模相对较小,税源相对集中,或集中于某几个行业、或集中于某几个大企业,大有“三两业(企)定收入乾坤之势”,因此重点税源对其收入规模和增速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份名为“2020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的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调研省份中的浙江、四川和江苏属于第一梯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了正增长,这与当地的产业基础、财源基础和新发展动能密不可分。
贵州、湖南、安徽、辽宁、山东属于第二梯队,一般公共收入预算降幅在5%~2%的区间内,但降幅收窄速度加快,有望年内实现由负转正。
海南、黑龙江属于第三梯队,预算收入受到显著冲击,降幅仍处于两位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志刚表示,海南因支柱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5.2%;黑龙江因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加之受国内原油价格低位徘徊的影响,收入下降14.3%。
在调研中,基层财政部门普遍反映重点税源增收乏力。
比如,浙江省桐乡市重点税源行业制造业,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增速同比下降27%。嘉善县前三季度税收收入99.36亿元,其中制造业税收收入为36.1亿元,占比高达36.3%,属于重点行业中的“重点”,但前三季制造业行业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1.9%。
对此,报告建议,应当加快完善地方税体系,优化以共享税为主体的收入划分模式,培育地方税源,稳定地方预期;改革增值税收入共享方式,建议增值税仍作为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共享,共享方式可根据各地的人口数量、消费能力、基本公共服务需要等因素,按照标准化公式在各个地区间进行分配。
截至11月,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发行947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专项债券发行3546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94.6%。
从专项债额度分配来看,省级财力较强、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仍然会获得更多的额度倾斜,进一步支撑其经济发展。
报告指出,中西部地区专项债供需不平衡。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大,投资的边际效用也较大,但这些地区也因为财力较弱和负债率较高而获得较少的专项债发行额度。因此,更需要专项债的地方获得的额度反而较低。
经测算,如果用“专项债券余额/政府性基金收入”作为衡量专项债收入偿付压力的指标,在重点调研的4个省份中,仅有江苏省2019年末专项债券的余额未超过2019年全年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他省份偿还债券需要1年以上的全部政府性基金收入来支付,其中偿债压力最大的为黑龙江省,该系数已经达3.1倍。
为此报告建议,要有效控制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不仅要考虑债务规模,还要考虑债务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地方债务的发行规模和上限通常根据地方的负债率进行分配,但负债率高的地区不代表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应该将有效使用债务资金能力的大小,作为分配债务指标、债务资金的一个判断因素。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