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次写文章前,我都尽量试着用浅白的话,让小白能看明白。
比如之前那篇介绍可转债打新的文章,我用了小狮子奶茶店的例子。这个例子是当时向我妈解释什么是可转债时用的,当时还跟她科普了下荷兰郁金香事件和长春君子兰事件;她听懂了!
不记得是谁说的,如果你想把一个很复杂的概念用最浅显的话说出来并且别人能懂,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大街上找一个大妈,然后解释给她听,直到她听懂为止。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转化问题,心理学上有个乔哈里窗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存在认知盲区。
很多时候,在你认知中属于常识的东西,别人可能完全不明白。
这也让我在写文章时多了许多敬畏之心,尽量试着站在我妈的角度去想,这样解释,她能明白吗?
这个转换促使我反复去琢磨自己想表达的概念,对很多知识点可能当时看未必完全消化,但因为要写得别人能看明白,就得再回去反复看,直到那些不通的点都通畅为止,这个学习过程让我经常进入心流状态,码字也变得愉快了。
自己理解后再转化语言,又间接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本来今天想聊两个概念,但想了想,还是一个个来吧~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对可转债的评价不是特别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华尔街的一句古老的格言:“永远不要把可转换债券进行转换。”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忠告?因为一旦进行转换,就丧失了先前拥有的战略组合:获取利息的同时,还有可能获得可观的利润。这有可能使你从投资者转变为投机者,而且这时常是发生在不利的情况下(因为股价已经经历了大幅上涨)。
不过如果忽略年代以及国情的不同,我觉得投资可转债时不转股仍然是一句很好的忠告,没错,我说的就是套利行为。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可转债进阶(一) | 你不得不知的几个可转债指标一文中介绍过一个叫溢价率的指标,也就说,如果一只转债,溢价率越低,说明转股价值越高,投资价值也越高。
有活泛的小伙伴马上就发现,那如果溢价率是负的呢?
不就是说明可转债现在转股后马上卖出就可以在股市赚钱啦?
这位小伙伴举一反三能力非常强,的确是这样。
但现实是,脑子这么活泛的小伙伴肯定不止一个。
这么容易赚钱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和你一样想的投资者。
我先讲一个自己尝试套利的真实故事吧:
今年4月的某一天我发现北港转债的溢价率竟然是-11%,我滴乖乖,这转股后不得吃口大肉么?当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连怎么转股都不会的小白,只是在书里看到过可转债套利,想着不然试一下,顺便实操下转股。
出于初学者的谨慎,我照例只买了10张,当时北港转债的价格已经到125了,所以我花了1250元大洋。
然后立马操作转股,当时转了119股北部港湾的股票;因为股市T 1规则的限制,我准备第二天开盘就卖。
结果,北港第二天跌停,第三天跌停,最后第四天才卖出去,持股三天,净亏224.39元。
对于我这种小散来说,224已经是巨亏了,收益率-17.94%
你试着把这个数据放大,如果有小伙伴忽视了其中的风险,买入更多呢?比如1000张,10000张?那么你的亏损就是22400,甚至22万。
听完这个案例,好多小伙伴对于套利的风险有感知了吧?
当然也有尝到过套利甜头的小伙伴会内心不屑说,你这样的小白,不割你割谁?基本操作都不懂。
我相信,如果你开始研究可转债,就一定听很多套利派讲过如何利用可转债的既定规则来获得可能的套利空间。
其实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我通过条件单设定了一个略高于跌停价的数值,就可以成功卖出,也不至于亏损这么多。
之所以最后亏损,还在于对规则了解的不够。所以这是认知不够的亏,得认。
总结一下:
第一条,在进行套利行为前,先问问自己,你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以及决定好要承担风险了吗?
在我阅读的书籍和资料里,成功套利获利的案例有很多,但基本都是经验丰富的大咖。
他们会建立一套系统,做足功课,并深入研究背后企业,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套利机会。
任何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第二条,刚入门的小白不要尝试可转债套利。
2019年下半年开始,可转债大热,关于它的投资五花八门,很容易让小白迷失其中;尤其是套利这个看起来完全没风险的操作。
小白会想,反正转股后,股票跌了大不了我就拿着呗,它总会涨回去吧?但是万一你就碰到了熊市呢?万一这家企业经营困难呢?
而你了解这家企业吗?
就像我当初一样,很可能只是看到了溢价率变成了负值,就进行了一系列没有风险计划的操作。
最后,其实在我的投资体系和策略里,对于这样风险不确定的行为是不太能hold住的。
我是风险厌恶者,只愿意承担自己内心有底的风险。
像套利这样超过我承受范围的,我以后应该也不会再尝试了,哪怕已经学会了。
所以,了解自己的风格、偏好以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更重要。
(图片拍摄于广西北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